美文网首页
《少年的你》观后感

《少年的你》观后感

作者: 杨Y楊楊 | 来源:发表于2019-12-03 23:42 被阅读0次

    昨天花时间看完了《少年的你》,心里有些感想,在此写下:

    1.说“不”,是一种勇气

    影片结尾说到,要向校园欺凌说“不”。

    其实想要说出“不”这个词,是需要勇气的。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善良,要多帮助别人,助人为乐。然后就在不断的“好”、“是”中迷失了自己,习惯了向外获得认同,容易变得去取悦他人。

    再者,家庭教育的原因,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听话。以至于孩子很容易说“是”,而说了太多的“是”,却逐渐忘了自己的内心多么想自己说了算。

    从小到大说了太多的“是”,以至于我们都快忘了自己怎样说“不”了。

    当我们不会说“不”,我们就会不好意思拒绝别人。

    面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面对一些闲淡无聊的邀约,面对一件不喜欢做的事,面对一个不喜欢的人...此时不想说“是”,但又不好意思表示拒绝,这就会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往往会把自己活得很累。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事情,经常加班加点去完成。

    武志红老师说:当我们太容易说“是”,而不能说“不”的时候,我们在关系中会表现得貌似很友善,但在态度上就会是消极、被动、封闭,甚至是沉睡的

    我们也要学会有勇气说“不”,学会去拒绝一些东西。

    刚开始学会拒绝别人,可能会有点内疚,感觉自己不是个好人。但是对别人,也要懂得有界限的帮忙。

    有句话说得好,不让别人痛,就会让自己痛。想想我们还是要对自己好点,学会自信、自爱和自尊。

    我们要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好好先生。

    2.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有些父母乐于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但是疏于管教,通俗来说就是“惯着”。这样的孩子往往自控能力差,跟别人的关系也搞不好,做事有些不计后果。

    影片里魏莱同学的家长就属于这样的父母,魏莱同学就属于这样的孩子。

    魏莱同学的家庭看起来经济状况并不差,剧中警官来家中向魏莱的妈妈了解魏莱的个人情况时,没曾想她妈妈面对询问不但“能言善辩”,而且还在偏袒自己的女儿。

    他只知道女儿在家里很听话,殊不知由于缺乏管教和关爱,自己女儿的心理已经开始扭曲,在学校联合朋友通过欺凌其她同学来寻开心。也为后面一系列的悲情故事埋下了伏笔。

    很多青少年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家庭关爱,甚至受到父母的体罚虐待,他们的大脑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如果在学校总被同学欺负或者总爱欺负别的同学,他们今后的精神状况也会有问题。

    人们通常会用当初父母养育自己的方式去养育自己的孩子。

    但在这个经济腾飞的时代,很多时候父母是有条件可以做到对孩子良好管教,给予帮助和关爱的,能不能就不要那么不管孩子的需求,放任自流了。

    3.做事要选择建立信任,重复博弈

    影片里有一个片段,陈念和小北两人在警局录口供。同时面对询问且在两个不同的房间里,两个人的口供出奇的一致——都说并不认识对方。

    这让我想到了博弈论中一个特别流行的概念——囚徒困境。

    意思是说,两个嫌疑犯被警察抓住,分别关押审讯,双方都知道如果两人都不招供,两人的结果会更好。

    但是因为规则,双方只能都选择招供。

    生活中经常用“囚徒困境”来形容,每个人都按照对自己最优的策略行事,结果却是双输的局面。

    双方博弈损益表.

    从囚徒困境中来看,一方面,好的均衡方法是两者都保持沉默。

    小北清楚这里面的利益关系,提前告诉陈念,让陈念说自己不认识他,她是无辜的。

    两人在警局审讯室也是这么做的。陈念和小北尽管面对重重拷问,但都说不认识对方,那么这样两人就没有合作的可能性,所有罪名都是小北的,陈念作为“受害人”即可无罪开脱。

    小北心里想着重复博弈,“我们还会再见的,对不对?”

    而另一方面,坏的均衡方法是都选择坦白,相比前者,这是损人不利己。

    假设在警局录口供时,陈念和小北都选择坦白,是因为陈念被欺凌,所以小北一时情急才犯下了大错。那么两人都会得到严厉的惩罚,对双方来说,这是双输的结果。

    但当时的结果是,他们都选择回答不认识对方,因为他们彼此建立了信任。

    这是这场囚徒困境中最好的结果——共赢。

    想想生活中,有多少人做事情只想着单次博弈,坑你一次是一次……又或者双方缺乏信任由此产生猜忌,从而造成了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

    后果可能是个人信誉尽毁,感情关系翻船,甚至大国之间爆发不必要的战争,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

    建立信任如此稀缺,所以更加珍贵。

    另外,对于那些只想着单次博弈,无信用之人,大可“永远绝之”,不要给第二次机会。

    4.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如朋友圈里所说:看得见的是《少年的你》,看不见的是校园霸凌。这背后是孩子与成年人沟通的隔阂,是思维模式的差异。

    陈念很幸运,不是每一个被欺凌者,都有一个小北守护。而更多人选择沉默,选择通过高考离开伤痛的地方,带着伤痕,过着渴望已久的成年人生活。

    电影终究是人为导演出来的作品,在真实的世界里,结尾可能就没有那么美好了。

    在青少年时期,缺乏父母关爱、虐待、暴力、欺负以及贫困,这些因素可以共同起作用。想要战胜这些因素成长成一个健康阳光的人,一个人必须或者因为基因,或者因为努力,得拥有一个特别强大的大脑才行。

    从脑科学角度来说,人的大脑中有专门负责理性、控制和决策的额叶皮质区域。

    额叶皮质的成长,给了你一个自己通过后天因素决定自己是个什么人的机会。你要做的是用各种经验去塑造它。

    你经历的每一次情绪波动,每一个高兴或悲伤的时刻,做出的每一个正确或错误的决定,都在训练你的额叶皮质。它需要成功的经历,也需要失败的反馈,它需要丰富的经历。

    梁宁老师说:

    一个人好的身材,其实是长期自律的结果;

    一个人得体而有美感的着装,其实是长期的审美陶冶的产物;

    一个人的神情和谈吐,其实是学识和性情的产物。

    所以一个人很自然的展现的一切,是层层叠加、长期积累的系统能力的产物。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喜欢朋友圈的一句话:每个人,最终都是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的眼界、格局、性格、能力。

    以上,就是这部《少年的你》给我带来的几点想法。

    祝 愉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年的你》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yc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