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儿子的对话—也谈心理学意义

与儿子的对话—也谈心理学意义

作者: 2019那些日子 | 来源:发表于2019-12-14 23:31 被阅读0次

    当我敲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本来想记录下前天的对话,来标榜自己慢慢的会回应孩子了,还洋洋自得的与朋友分享,认为孩子的后半部分说的话都是金句。因为他说,期望从学习中得到快乐,享受过程,不在意结果。我觉得儿子真是太棒了。

    今日回头反思,想写下这些纯粹是为了自嗨一把。

    由于复制的微信对话不完整,我复又将其缺失部分补充起来,在打字的过程中,似乎重新在体会着孩子的情感,孩子内心的声音,似乎自己只是关注了一部分……

    (一)情绪处理

    儿子:

    我电磁场感觉题不难

    但是我做题的时候可慌

    不知道为啥

    (看到孩子发来的消息,我知道孩子心里肯定很难受,憋得慌,才会给我们发微信)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应该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共情。“哦,心里慌?咚咚跳?”)

    妈妈:

    是不是压力大?

    (我努力去共情,但是还是太急了,就去分析原因了,其实这也是我想和他探讨是不是压力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考试紧张等,但是这里就问,提前在了共情之前,显然不对)

    (是不是应该接:手心是不是也出汗?)

    儿子:

    有可能

    (孩子到这时候,连续说了两次“唉”,心中肯定有无力感和挫败感,此时,并不是为了寻找解决的方法,因为考试已经过去,表达的是无力感和挫败感)

    (如果按照后来思考后采用的方法,经过妈妈两次共情,孩子应该会感到被理解,但是仍会觉得自己没控制好情绪,有点不甘心,但又无法表达。)

    妈妈:

    还是因为心里没底

    (为了和他探讨,我说出了“压力大”和“心里没底”两种解释,希望它能选择,但是,显然,这时候急于分析原因,其实并无用处。)

    儿子:

    我做的时候一点都不从容

    心里没底吧

    (儿子还在描述自己的状态,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想与其他科目相对比,找出原因。看看看,我还是思维定式,急于解决考试心慌的问题,没有共情,因为,我还没找到切口来共情,或者说,自动化思维影响了我,让我还陷在解决问题的思路里,以为解决了问题,他的情绪就没有了,显然,现实不是这样的。)

    (是不是应该接:嗯,不从容,是不淡定?急着做完?应该还是心慌吧)

    儿子:

    但是都会做

    就是心态

    妈妈:

    哦,其他科目是不是都很从容?

    儿子:

    这学期就考了一门

    这次复习是我最紧张的一次

    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

    (儿子还是在描述自己紧张,而且觉得比以往都紧张,自己无法控制紧张)

    爸爸:

    刚开始都会紧张

    儿子:

    一般都是刚开始的时候紧张

    我是从头到尾都紧张

    (配了一个大哭的表情)

    妈妈:

    哦,是不是太在意了,关心则乱

    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心塞?

    (老母亲反应太慢,才找到一个共情的机会。这一点我感觉自己共情的较好,但是其实当时,我是想接下来教给他发泄情绪的方法,突然又否定了自己,因为我说的“出去吼一吼、跑步、捶墙、找个没人的地方大骂对方,吃一顿好的”这些方法已经说过多次了,其实他都知道。所以,我只是说了“是不是有点心塞?”期望能够用同理心,让他感受妈妈理解他。妈妈理解他现在的心情“心塞。”)

    儿子:

    心塞啊

    我真的是

    妈妈:

    堵得慌

    (儿子马上认同了我的观点,我立刻接着说“堵得慌”。因为我经历过这种感受,而且是经常经历——这件事要是我碰上,会感到自己很笨,很差劲,控制不了心慌,而且越心慌,发挥越差,对比复习时付出的努力,越觉得悲催。心慌的时候,有否定自我、无掌控感。

    经历了这场折磨,考完结束,涌现的情绪是懊悔、矛盾,对结果的消极思考。几种情绪叠加在一起,急于给家里发消息来疏解。)

    (爸爸当时就发了一条消息“给你支个招”,我想他又要说“深呼吸”之类的话,或是“不要想,专注于题目”“结果不重要”“无所谓”之类的。所以,我对他说,儿子这时候给我们发信息,是想要什么,是想要支招吗?还是为了让我们理解他?爸爸旋即撤回了消息。)

    (二)寻找原因

    儿子:

    7天复习了两门

    就不知道为啥

    11.27考的数字信号处理的时候就很开心

    复习的也轻松

    考的也轻松

    妈妈:哦,两科的感受差别挺大的

    (我感到自己这个时候说的挺好的,因为我想让他自己找原因。依我以前的急脾气,早就开始分析原因、给予指导、深刻阐述了。哈哈。但是现在回忆起来,之前这样的办法并没有什么效果,孩子还总是觉得没在家人这里讨到什么,每次都回答“我也不知道”这类的话,很无奈的结束谈话。)

    儿子:

    完全是不同的感受

    天壤之别

    (此时,我一直在等待,因为我觉得孩子已经开始理性了。情绪也没开始的时候强烈了。我相信,他会自己思考,找到问题根源。因为自己对自己的学习、心态等方面的了解,一定比我对他的了解多。)

    (时间过去了15分钟)

    儿子:还是考前心理建设没建设好

    我复习到考试前15分钟

    (当儿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在电话这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我感到,孩子开始分析问题了。最开始的时候,他自己提出了心慌的问题,也许是为了和家人聊聊,发泄一下情绪,现在,他自己开始解决。并且说出了考前心理建设这样的专业名词。)

    妈妈:哦

    (我就做个傻傻的老母亲吧,慢半拍,静待花开。)

    儿子:

    以前考前就是玩儿

    妈妈:

    那就是说太累了吧,应该有个彻底全然的放松和休息,保持以前的节奏?

    (我真心这样觉得,因为据我了解,孩子不是那种按部就班的“好学生,”他的节奏一直是:平时玩儿,然后考试的时候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复习、攻坚,成绩往往还非常好。我从未干预过。因为我一直觉得这是他自己的事情,大人不要去插手,不要讲自己认为的“日日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都是真理,而是尊重每个个体的不同。尊重孩子自己的学习方式。

    此外,还有对孩子有完全的信任以及觉得“人生除了学习,还有好多好玩的东西”,不要把生活单一化,认为学生只有学习这一件事,其他生活——美食、美景、文学、艺术也要去过,也要享受乐趣。)

    (三)支招

    妈妈:

    嗯,突然改变习惯会带来压力,特别是在重要场合

    就像我们登台,一般会穿旧衣服,新衣服也需要适应,带来新的压力

    (看到儿子说,考前15分钟还在复习,可见他陷在这种焦虑的情绪里有多严重,否则不会用一直复习来缓解。

    我了解他以前都是自己觉得复习好了,考前就痛快玩个两三天,然后上阵。这次习惯的打乱,在压力上又加了一层。所以,我说出了自己的经验。同时觉得他精力也没好好积攒,损耗厉害,也会影响考试时的发挥。如果精神饱满,又有不同。)

    儿子:还是觉得复习时间可能太短了

    我真的是一天中午都不能睡个囫囵觉

    进度赶不上

    妈妈:

    看到你很快从不良情绪的纠缠中脱身,开始审视原因

    (我看到孩子已经不在情绪中,而是开始回望原因。其实在分析的过程中,也分析了一部分情绪的出现的原因——自己付出这么多,还得了这个结果——他认为心慌会影响发挥,继而影响考试成绩。)

    (四)深层交流

    儿子:

    我这学期开始就想通了,学习主要不是为了分数,主要是让自己开心

    如果复习过程很开心,结果再差我也很满足

    主要是复习密度太大了

    (破涕为笑的表情)

    以前老觉得成绩重要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王老师让写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孩子,其中一条就是享受学习的乐趣,而非在意那个结果,后者就太功利了。学习被异化了。)

    妈妈:

    多么痛的领悟,哈哈哈哈

    “我这学期开始就想通了,学习主要不是为了分数,主要是让自己开心”——

    太牛了!大牛

    (我对儿子大加赞赏,确实发自内心。因为,我觉得孩子太厉害了,已经悟到了这么深刻的道理,我身边的家长、老师,有几个人能悟到呢?有这样的觉知,才有了对世界的掌控感,有了发自内心对学习的热爱,才会激发内驱力,学习时感到快乐而不是苦逼,就会减少很多强迫。也会减少恐惧——背后也许有小时候大人给的恐惧,但是这样说,如果有恐惧,也会减轻些了。)

    儿子:

    我主要复习的过程不是很从容

    以前老觉得成绩重要

    现在觉得开心重要

    (破涕为笑的表情),

    (这次沟通,真的有深度。不这样交流,我也不会了解孩子心态的变化。本来是一个发泄情绪的对话,变成了最后儿子给我讲“道”了。我真的感恩,遇到这么爱思考、通达的孩子。)

    妈妈:

    简直是闻道了

    终于追寻到了事物的本质,

    妈妈:

    其实是不忘初心,就是我们的初心是为了什么,如果为了分数,就是异化了学习。

    这也是我最近的感悟。人,不就是趋利避害,寻求快乐吗?

    我儿威武!才20岁,就能够如此通透

    (老母亲喜极而泣,真的觉得孩子的认识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我也就是今年,才领悟了学习如果不是为了分数,而是真正的热爱,是多么可贵。把这份热爱投注到学习上,不在乎结果,分数反而是额外的奖赏。就像马云是为了自我实现,阿里这个商业帝国的金钱收益也是附属品。)

    爸爸:

    开心幸福最重要

    心态好精神状态就好

    高质量的生活心态很重要

    小结:每次对话都是一次考验。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是学了心理学之后的毛病。但是,我显然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自以为沟通没什么问题,到发现每次都是尬聊,到不知道该怎么接,再到慢慢有几句能够接好,到现在百分之七十能接住,虽然也不知道对不对,但是从儿子的反馈来看,还是基本对的。

    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不知道对方会说什么,没法提前预习、做方案。但是学习了老师教的方法后,知道了:首先共情,顺着孩子的情绪说,甚至可以放大,让他的情绪发泄出来,然后顺着他的思路,静静思考他想要交流什么,或是我们想引导什么(这简直是痴人说梦,我们的见识和智商已经远远赶不上他们了,多的就是一丢丢的经验,经验,也被唠叨太多次了。)再后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感受他的感受;接着从人生、世界的宏观发展聊一聊,并不着眼于眼前的得失,不斤斤计较,谈谈幸福的本质、人生的意义,这看似没有解决问题,其实是一个方向,一个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这样的指导下,很多问题看到了本质,就不是问题了。

    还有一点深刻的感受,就是听从王老师的话,家里多谈点风花雪月,不要老是那么严肃 。现在我的家,天天都是插科打诨,互相调侃,互相笑话,真诚而又快乐。

    有些矛盾和不满,会通过不着痕迹的方式在聊天中说一下(所谓教育无痕嘛),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但又不是正儿八经的谈话(这样对方感到被控制,很反感,适得其反。),适可而止,给对方留够面子,而不是显示自己的强权。现在家庭氛围特别轻松,平等,对方不再为了和谐忍让迁就,我也努力理解先生,不再只是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这都是心理学的学习带来的改变。

    写完很开心,哈哈,有满满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21:15——23:2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儿子的对话—也谈心理学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zh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