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每天不间断学习,一辈子不间断,那么我们就自然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与幸福。每日读论语,让我们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应对事情的能力,优化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进而能够更轻松面对人生的各种状态。(带着爱满心欢喜地学习践行论语)
学习内容:
20.01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学习心得:
20.1 尧说:“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诚实地保持那中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隐于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舜也这样告诫过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色的公牛来祭祀,向伟大的天帝祷告: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赦免,天帝的臣仆我也不敢掩蔽,都由天帝的心来分辨、选择。我本人若有罪,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天下万方若有罪,都归我一个人承担。”周朝大封诸侯,使善人都富贵起来。(周武王)说:“我虽然有至亲,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身上。”谨慎的统一规范度量衡等器具,审查修订各项法律制度,重新修建起各项被废置了的官事,全国的政令就会通行了。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所重视的四件事: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勤敏就能取得成绩,公平就会使百姓愉悦。
心得: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你方唱罢我登场,皇帝可以轮流做,但为政一方的传统却始终没有变,从尧舜圣王开始,一脉相传,直到清代。在这段文字中,记述了从尧帝以来历代先圣先王的遗训,汇集了古圣先王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可以说是对《论语》全书中有关治国安邦平天下的思想加以总结,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真的把这一章意思吃透了,那么现在我们讲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不难实现。这段文字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尧将帝位禅让给舜时,对舜的告诫之辞,重点是“允执其中”。尧舜时,帝王是上天选来管理天下万民的人,这是个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做出成绩了,是你分内该做的;做得不好了,又有负于上天的信任。因而,对他们来说,王位更意味着一种责任,而不是荣华富贵。受天命登上帝位,并不值得沾沾自喜。要想挑起先王交付的重担,就需要拿出一百二十分的诚意与努力。如果做不好,天能给你,也一样能收回去。衡量这个神圣使命完成的如何,要看是否“四海困穷”。天子有掌管四海的权力,但权力背后是责任,不要让百姓走投无路,否则君主自己也走投无路,“天禄永终”了。第二部分是商汤祷告上天的一段话,重点是“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说的是一种敢于担当的勇气。商汤像上天说:如果是我的罪过,就降罪于我,不要连累我的百姓;如果百姓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恰恰是我这个王没有做好,要降罪就降罪于我吧。这告诫后世帝王,作为天下苍生之主,应该有这样的胸怀、魄力与担当。话虽这么说,后世真的能为万民担当的君主却不多。在更多的帝王那里,商汤的誓言掉了个个儿,变成了“朕躬有罪,加以万方;万方有罪,和我无关”。即使如此,我们仍应看到,这种担当精神还是延续下来,至少是后世帝王必须明示天下的宣言。第三部分是武王伐纣后分封诸侯时的一段话,重点是“虽有周亲,不如仁人”,这讲的是要重视人才。亲戚再多也是有限的,要想单靠亲戚的支持执掌政权,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你所要赢得的是天下苍生的支持,最应该争取的是其中能力出众的人,有了这些人的支持,你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接下来讲的,是孔子的治国之道。“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说的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不管是度量衡,还是法律法规,抑或是官员任免的制度,都是为了有法度可依,否则人们便会“无所措手足”;只有在制度之下,社会才有秩序可言,才能实现“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说的是对已有传统的继承,确实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但是后代毕竟是在前代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颠覆前代的同时,还是能从前代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的,不能对前代采取一笔抹杀的态度,而是要有继承有发展。“所重四者”是围绕着百姓生活的四个方面来说的,重民的政治传统不仅在当年非常正确,而且永远不会过时。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人进行的,一切思想都是以人为核心提出的,下文的“宽、信、敏、公”四字也都是围绕着人提出来的。没有人,就什么都没有,有了人,就有了一切。早在尧舜时,我们伟大的祖先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但确实是照着这个理念做的。当然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天下归心”。虽然几千年过去了,但我们政治上的这个优良传统不应该抛弃。只有坚持“以民为本”,执政者才算尽到了应尽的责任,才算对得起天命所赋。历史上,反传统的不是没有,但是他们的下场都告诉我们,背弃优良传统是不会长久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