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技术喵
如何成为我们圈子内最牛X的人

如何成为我们圈子内最牛X的人

作者: 陈宝佳 | 来源:发表于2017-09-22 09:44 被阅读48次

0.0 个人简介

小伙伴们早上好,非常感谢小伙伴们抽空来参加我的分享会.提笔挥墨只是想撰写关于自己阶段性人生的总结来与在座和不在座的小伙伴们分享.

先来个自我介绍吧,我的中文名叫陈宝佳,有小伙伴就会问了,那英文名叫啥呀.

image

没错这个就是我的英文名,英文比较好的小伙伴麻烦一会分享结束了告我一下这个词怎么读哈.

小伙伴们是不是发现 “Aijoabnehc”其实就是把“Chenbaojia”倒置了而已.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如果某种做法很流行,那么它就是错的.

为什么这么说?

其实大部分人从事的领域内表现平庸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一直遵守着妨碍最佳表现的规则.

他们所走的传统道路只是为了降低他们前进的速度,使他们变得平庸.

所以,当其他人都在闷头直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考虑是时候转个弯了.

为了远离乌合之众,我们都应该朝着其他人都逃避的方向前行.

在某件事情获得突破之前,它就是一个疯狂的想法.

但是如果我们在做的事对我们来说并不激动,对其他人来说也并不疯狂的话,

我们或许就是在跟随者别人都在走的路.

不要遵守社会所制定的规则,要创造自己的规则.

重构“游戏”规则让它朝着我们胜利的方向发展.

无需考虑仇敌、公约等等约束.跟随着自己内心的声音,增强信心勇敢前行.

为了我们的幸福,我们必须遵从真正的自我,以这样的方式生活.

如果我们能坦诚面对自己,幸运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1.0 奔三之际

又谈到年龄这个沉重的话题,不免心生感慨.

想想自己在人海中打滚了近30年,依然还是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

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岗上听风响,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拙稚呢?

岁月不饶人,蓦然回首,已到中年.

上周看过一部电影<<活埋>>

image

《活埋》讲的故事很简单:

在主人公保罗在伊拉克遭到绑架后不省人世,醒来后却发现周围一片黑暗什么都看不见.

经过自己的不断摸索,发现手边有一个打火机,一把小刀和一部手机

而自己仿佛是被关在了一口棺材中活埋在了沙漠的某处.

在这个快窒息的空间内,他必须完成惊人的逃生行动.

这样的剧情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

让我们的情绪禁不住跟随主人公的命运跌宕起伏.

而我们的希望也像棺材内逐渐被耗尽的氧气,和那盏明灭不定的火光.

终于在我们万念俱灰、却瞥见最后一丝光亮时,被冷冷地告知,那束光不过是白驹过隙,等待我们的,仍将是永恒的黑暗.

其实想想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活埋.

我们每个人都在黑暗、幽闭、令人窒息的困局中苟延残喘,

挣扎求生,而僵硬的体制、自私冷漠的人际关系是比恐怖份子更令人不寒而栗的刽子手,

置人于更冰冷的绝望.

这样的主题在影片中被极端夸大;

多数人害怕死亡.

害怕的就是和物资世界失联,然而我们的生活不就是一场活埋吗?

只是把活埋的时间放长了,温水煮蛙的让我们意识不到每分每秒的流失.

从生命个体来说,我们能够支配的关键的岁月不过那么几十年.

然后再无第二次机会.

对于我们的一生来说,那才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生命由于它的短暂和不可逆性、一次性而弥足珍贵而神奇而美丽.

虚度这样的生命,辜负这样的生命,这是多么愚蠢多么罪过!

一个人丢了一百块钱都会心痛,那么丢失了生命中的有所作为的可能,不是更心痛吗?

人生就是生命的一次燃烧,它可能发出美轮美奂的光彩,

可能发出巨大的热能,温暖无数人的心,它也可能光热有限,

却也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发一分电,哪怕只是点亮一两个灯泡,

也还照亮了自己的与邻居的房屋,燃烧充分,不留遗憾.

而如果我们一直欲燃未燃,如果我们受了潮或者发生了霉变.

那就不但燃烧不好,而且留下大量的一氧化碳与各种硫化物,碳化物,发出奇奇怪怪的噪声,带来对人类环境的污染,

乃至成为社会的公害,这实在是非常非常遗憾的.

我们尽了力,我们就能享受到我们尽力后的一切可能性,

哪怕是“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的悲壮感和英雄主义.

我们享受到了尽力本身带来的乐趣,尽了力至少能得到一种充实感成就感,

我们也就赢得了,必然赢得了,首先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的尊敬和满意.

比如我们是一粒树种,落到了地上,吸足了水分养分,长成了树苗,长成了大树,

即使没能长到更大就被雷击所毁,我们也可以感到某种骄傲.

我们的形象是一株树的最好的纪念碑,我们的被毁至少是一次大雷雨的见证,是一个悲剧性的事件.

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时间段,是一次能量释放反应,

重在参与,重在投入,重在尽力.

胜固可喜,败亦犹荣,只要尽了力,结账时候的败者,流出的眼泪也是滚烫的与有分量的.

而没有尽力,蹉跎而过,那可真是欲哭无泪了!

2.0 谈谈高效学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振奋人心的时代.我们可以越来越方便廉价地获得大量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的传播载体由最初的教室被变成了博客,技术论坛等....

坐拥如此众多的学习资源,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好好利用.

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在这知识的海洋中选择自己的前进方向.

在这次分享中,我将简要概括一些技术学习的建议,希望可以给在座和不在座的小伙伴带来一些启发.

万事开头难,克服惯性是学习新技术的第一步.

学习一件公认的好事,但在"如何学习"这件事上,许多人拎不清,

有人苦于没时间学习,有人苦于学习效率低,还有人则担心自己学完就忘.

其实我们学习新技术或者读一本书,每种技术和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一门新技术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以说是盛装而来.

学习新技术我们要知道框架(框架 == 骨架)

学习一门新技术的过程:

先知道它是什么? ----> 它擅长做什么? ----> 最后才是要知道该怎么做.

介于时间关系,以下是今天分享会的概括

image

掌握一门新技术振奋人心,这是一项影响我们思维的新的体验.

但是首先,我们必须克服我们的惯性,一旦我们做到了,

我们便开启了从web的每个角落学习知识的旅程.

我希望上面讲的几点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或启发.

3.0 构建自己的知识/笔记体系

在没有从事IT领域的之前,我总是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播客,为什么到最后都记不住?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都高估了人类的记忆力.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请教.

才摸索出一套能够复制的技能,帮助大家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提到知识体系的构建我们就先谈谈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 理论中提到五个部分:

收集知识,保存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创造知识.

当我在真正需要调用知识时,想不起细节,找不到出处.乃至最后彻底丢失了线索.这些都是没有做好"保存知识"导致的.

所以,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笔记体系」作为保存知识的手段。

大脑不堪重负,我们要把它捣鼓好.让信息尽可能快的"离开"大脑;

通过这次交流,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到一套系统的记笔记和管理笔记的方法,大大提高未来的学习效率,

甚至可以将我们的笔记系统作为我们的第二大脑,完成很多以前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

谈到构建知识体系会引发四个问题:

1、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笔记工具

2、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笔记体系

3、如何通过笔记系统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库、素材库

4、如何有条理、高效率地管理自己的笔记

3.1 工具的选择

笔记的载体可以有很多,比如纸质的本子,又比如像有道云笔记、方片收集之类的在线笔记工具.

假如我们是一个重度笔记使用者的话,我的第一个建议是:

==请一定要使用在线笔记!==

强烈推荐有道云笔记.

选择了一个好工具,接下来我们就需要构建自己的笔记体系.

这种体系,宏观来说就是我们如何搜集笔记,分类笔记,管理笔记,使用笔记的方式.

每个人记笔记希望达到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小伙伴的笔记就是用来记录生活中的那些事(就是记日记),

有些小伙伴记读书笔记,还有些小伙伴把笔记当成待办事项来用,等等...

就我个人而言,主要通过笔记来完成如下工作:


image

在对应的笔记本组中,又有各自的笔记本.

3.2 个人笔记体系的结构逻辑

  ○ 依照时间数序,笔记体系的运作有如下过程:

      ■ 获取数据、信息、知识;

      ■ 存入 有道云 的「收集箱」;

      ■ 将「收集箱」中的笔记进行编辑完善(如处理格式,字体,标注标签,重新取标题);  

      ■ 将编辑好的笔记,放置到对应类别的笔记本中;

      ■ 在需要调用资料时,使用关键字或标签搜索找到需要的笔记.

3.3 从哪里获得数据、信息、知识

  ○ 在 iPhone,iPad,MacBookPro上,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收集资料:

      ■ 直接手动输入内容进收集箱(比如今天跟大家分享这分演讲稿,就是在收集箱进行的);

      ■ App:很多资讯类应用都支持导出内容到有道云,如知乎,微博,微信公众号;

      ■ 网站:可以轻松收集网页上的精彩内容.

3.4 什么是「收集箱」

  ○ 所谓「收集箱」(Inbox),就是我在有道云中设置的一个笔记本名字.
  该笔记本将作为设置中的默认笔记本.当我们从上述几种渠道收集资料时,
  在不特意指定具体的笔记本时,将会默认地保存在「收集箱」里。

  ○ 收集箱的存在,是为了让一篇篇收集而成的笔记,在去到各自的分类之前,
  有一个接受「完善优化」的过程.养成一个习惯,
  有规律的检查「收集箱」笔记本中的笔记,对它们进行完善。

3.5 什么是「完善笔记」

  ○ 有时我们可能保存了一整个网站的页面,形成了一篇笔记被默认放进了收集箱里,
  这时候,我们需要对这篇笔记进行完善优化.

      ■ 给这篇笔记取一个突出主题的标题;

      ■ 对笔记的格式进行调整(比如我最喜欢使用的是Markdown编辑文字);

      ■ 对内容进行筛选(有些广告真的就没必要留着);

      ■ 在笔记最开始的地方写上一段自行总结的「概要重点」
      (这一步并没有太多人会做,然而,如果有一个突出主题的标题,以及文首一段高度概括的重点,
      那么这在后期调用资料时,是非常高效的);

      ■ 加上标签(tags);

      ■ 将该篇笔记从「收集箱」移送到对应类别的笔记本中。

4.0 谈谈如何提高圈子内的影响力

这世间从来没有毫无准备的横空出世,更没有随便努力一下就可以的成功.

分享是提高圈子内影响力最有用的武器.

从现在开始写博吧.经常听到很多朋友说不知道该如何写,其实从不会到会的秘诀就是重复.

在本次分享的写作过程中,其实我自己也获得了很多,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对于自己的精神也是一种洗礼.

写作与分享真的是一种积极而富有价值的创作,我们只有正确地掌握所讲述的内容,才能为言行思想带来正能量.

其实分享就是一种输出,输出就是最好的强化、整理输出就是最好的输入.

怎样才算掌握了这一门技术,其实只要你把不会的人讲会了你才是真的会了.

帮到别人也帮到自己,何乐而不为?

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分享,且能享受分享的乐趣.

分享的平台很多,比如我们公司的大咖说和我们公司自己的知识库,就是一个很好的分享平台,还有很多比如知乎,或者通过写博,微信公众号...

就算你觉得没人会看你写的东西.也要坚持写下去.没有突破之前决不停歇.

有一个自然法则叫做复合效应.如果我们持续不断投资一小笔钱,复利所导致的增长将会是指数级的.

这对任何习惯也是一样的,无论好坏.

如果坚持做一件事做的时间足够长,复利将会发挥作用,所储蓄的能力将会激增,

我们终将成长为有经验的大牛.

5.0 AD一下我们的知识库

其实有一件特别想做的事,就是希望能搭建并完善我们公司内部的知识库,希望可以积累和保存信息和知识资产,

加快我们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

5.1 知识库使信息和知识有序化

建立知识库,必定要对原有的信息和知识做一次大规模的收集和整理,

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保存,并提供相应的检索手段.

经过这样一番处理,大量隐含知识被编码化和数字化,信息和知识便从原来的混乱状态变得有序化.

这样就方便了信息和知识的检索,并为有效使用打下了基础.

5.2 知识库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有利于知识共享与交流

知识和信息实现了有序化,其寻找和利用时间大大减少,也便自然加快了流动.

另外,由于我们在企业的内部网上开设了一些时事、新闻性质的栏目,

使企业内外发生的事能够迅速传遍整个企业,这就使我们获得新信息和新知识的速度大大加快.

6.0 总结

我们可以迅速的在我们赖以为生的圈子内达到我们想要的水平.

而这需要努力工作、要有牺牲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然而,到了这个水平并不意味着成为最牛X的人.

想要成为最牛X的那一部分则需要跨过规章制度而跟着感觉走.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决定想要到达到自己所在领域的影响力水平或工作质量.

我们可以成为最牛X的那一部分.首先要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你准备好要进入前1%了吗?

今天能站在这里跟大家侃侃而谈首先要感谢面试我并给我工作机会的HR和管理层的同事.

感谢在座的和不在座的小伙伴对我工作上的扶持和帮助.耐心为我解答每一个问题.

在这里我要深深的向您们鞠一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成为我们圈子内最牛X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bx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