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命的意义在于旅行,不在于送命

生命的意义在于旅行,不在于送命

作者: 晨钟暮鼓丶 | 来源:发表于2020-08-27 13:34 被阅读0次

       95后小伙可可西里失联一个半月,8月25日,警方通报:已离世。 李凯洋出生于1995年,河南洛阳人,父母离异,跟着父亲和后母一起生活。

       今年3月,李凯洋辞职后单人单车带着4万块钱开启了环中国骑行。 6月16日,他从甘肃张掖骑行进入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境内,而后从刚察县骑行进入青海湖,再从109线进入茶卡镇。

        根据他的骑行路线,到达青海湖的时间为6月23日,而后通过219线进入格尔木,到达青海格尔木的时间为7月2日。 李凯洋的骑行算穷游,每天花钱很少,很多时候还要在青旅做义工。

        根据李凯洋和好友的聊天记录显示,6月16日,他说自己要进入可可西里,一直到7月2日到达后,他进入青藏线,7月6日他发出朋友圈称自己在可可西里的“狼叫沟(疑似地名)”,并称前一晚听到有狼叫声音。

       之后失联,经公安机关连续两天的搜查,民警在109国道向北12余公里一积水潭内发现一具尸体。经尸表检验,并结合现场勘查和调查,排除他杀。通过遗留物和家属确认死者为李某某,家属对死因无异议。

关于旅行和生命的意义

       所谓生活,简单来说,就是生下来,活下去。金钱至上的社会,充满了铜臭味,我们也不得不投身进去,为财富奔波,哪怕殚精竭虑。 虽说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但大多数人随波逐流,扛不住世俗之见,也就没了选择

         018年5月22日,波兰当代著名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代表作《云游派》,荣获本年度布克国际奖。

       我很喜欢《光明日报》对书中内容的有感而发:现代文明的进步,让乘飞机旅行变成一件寻常事。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工作和生活的重重重压之下,乘飞机长途旅行,成为某种怀着久违的憧憬,摆脱繁忙的工作和乏味的生活,在万米高空放空自己,进而思考人生的难得经历。

        而更有一些人,由于个人或工作的原因,把乘飞机旅行变成了一种常态,甚至在内心深处爱上了这种状态。候机、转机成为他们与他人交流的渠道。在机场这样一个特殊的空间里,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或神色匆匆,或茫然四顾,或悠然自得,或满目愁苦。

       大家有着不同的心境,承载着不同的人生,怀揣着不同的憧憬,短暂汇集于此,然后又迅速地分离,各奔他方。

        机场,就像一个小小的孔洞,足以窥见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体验和内心状态 。

       在作家的处女作《书中人物旅行记》中,作家说:“旅行是时光流逝的最深刻体验。”在《太古和其他时间》中,作家写道:“不动的东西,立在原地,立在原地的东西,逐渐崩塌。”

       旅行的意义对每个人而言不尽相同,也许没有所谓寻找生命的意义那样崇高。只是这一路走得太过匆忙,也该稍作停留,看看咫尺的旖旎风光。

 旅途中的风险——刺激的同时也让人迷失

        在青藏高原的中部——西藏羌塘至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西部上下,有一块被各国学者和专家称为“生命的禁区”的地方,这里便是羌塘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

        “无人区”在西藏-新疆-青海之交,面积近6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5000米。这片地方除了高山、湖泊、草原和野生动物,几乎荒无人烟。

        历史上,曾经有一些人去探险,可不是因为缺吃,就是因为迷失方向,很少有人生还,“无人区”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荒凉、恐怖的世界。

        李凯洋也正是进入了这块区域。

        我曾偶然在某音上刷到相关视频,在李凯洋出事前,有网友曾与他相遇,并且得知手机完全没有信号,他也未曾携带卫星电话用于紧急求援。更让我吃惊的,是李凯洋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这一刻我明白,有那么一部分人,不论是风花雪月的柔情,还是诗和远方的情怀,都不再具有吸引力,他们追寻的是冒险和刺激,为常人所不能为。

       无独有偶,四川女大学生黄雨蒙独自一人去可可西里无人区与家人失联,曾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8月1日,格尔木市警方发布噩耗,这个女大学生已经确认死亡。 有当地牧民称,听说这女孩在无人区失踪的消息时,就断定她不会有救了。可可西里无人区这种地方,即使是当地牧民或者是拥有丰富野外生存经验的驴友在没有充足装备的情况下,都不敢贸然前往。

       这个女孩一个人,带着帐篷和一些干粮,就敢深入无人区,真的是在作死。

       获悉女儿死亡后,她的父母悲痛的发布悼词:“想呼吁所有的家长们,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好好珍惜他、爱护她、保护她,让这种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生命的确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活法,但也请考虑下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他们的感受。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旅行是生命的体验,世界在等你

       社会上的摸爬滚打,足以让人遍体鳞伤,身心交瘁。吃够了生活的苦,也要适当体验生命的美好。

        或寻一座城,穿过街头巷尾,比肩接踵,走进它的人文荟萃;或攀一座山,踏遍黄泥青石,领略它的钟灵毓秀;亦或到一处海,踩上阳光沙滩,贴近它的波光粼粼……

        追求风险带来的刺激,也有很多种方式,一味地追求刺激而弃生命于不顾,付出的代价也会是惨痛的,我们支付不起,家人承担不起。

       我们能通过旅途认识自我,而旅途中的风险,则是彻底迷失自我

       生活本就足够刺激,何不在旅行中寻找静谧与安宁,以此慰藉受伤的心灵。

       此生有幸,生而为人。

相关文章

  • 生命的意义在于旅行,不在于送命

    95后小伙可可西里失联一个半月,8月25日,警方通报:已离世。 李凯洋出生于1995年,河南洛阳人,父母离异,跟...

  • 青春集结号-南京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走了多少路途,到过了多少地方,而在于追求自由并享受生命的过程。 一场同学的旅行,原...

  •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固守而在于开拓!!

  • 沿途的风景才是最重要的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终点 而是沿途的风景

  • 命理尊重生命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它的长久。

  • 在路上(一)

    余秋雨的《行者无疆》,真正教会了我什么是旅行的真正意义,旅行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去某某网红景点打卡,也不在于抚摸,折断...

  • 【随笔】给予

    作者 孔垂然 140班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

  • 【台州神仙居】看云雾萦绕,赏仙人居所

    有人说,踏出屋门即为旅行,入得眼内皆是风景。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路程的长短,不在于地点的好坏,而在于从不同的地方发现...

  • 2018-12-15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是你做了什么

  • 文字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呼吸的次数,而在于屏住呼吸的次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的意义在于旅行,不在于送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ec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