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读程序的时候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
uint16_t tOutputVolt; //输出电压
int16_t tOutputCul; //输出电流
union
{
struct
{
uint8_t bCMHardFault:1;
uint8_t bCMTempHigh:1;
uint8_t bCMOutputFault:1;
uint8_t bCMBatInputFault:1;
uint8_t bCMCommFault:1;
uint8_t reserve:3;
}stTCStatus;
uint8_t bTCStatus;
}STATUS;
}TC_PROTOCOL_RCV_DATA;
这个结构体用到了结构体的一个高级特性―指定成员的位数。由于自己平时写程序很少用到比较生疏,所以就查了查质料,进一步搞清楚其用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一般这样定义结构体:
struct student
{
unsigned int sex;
unsigned int age;
};
对于一般的应用,这已经能很充分地实现数据了的“封装”。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往往碰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要用一个基本类型变量中的不同的位表示不同的含义。譬如一个 cpu 内部的标志寄存器,假设为 16 bit,而每个 bit 都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有的表示结果是否为 0,有的表示是否越界等等。这个时候我们用什么数据结构来表达这个寄存器呢?答案还是结构体!为达到此目的,我们要用到结构体的高级特性,那就是在基本成员变量的后面添加: 数据位数。
组成新的结构体:
struct xxx
{
成员 1 类型成员 1 : 成员 1 位数;
成员 2 类型成员 2 : 成员 2 位数;
成员 3 类型成员 3 : 成员 3 位数;
};
基本的成员变量就会被拆分!这个语法在初级编程中很少用到,但是在高级程序设计中不断地被用到!
例如:
struct student
{
unsigned int sex : 1;
unsigned int age : 15;
};
上述结构体中的两个成员sex和age加起来只占用了一个unsigned int的空间 (假设unsigned int为16位) 。基本成员变量被拆分后,访问的方法仍然和访问没有拆分的情况是一样的,例如:
struct student sweek;
sweek.sex = MALE;
sweek.age = 20;
虽然拆分基本成员变量在语法上是得到支持的,但是并不等于我们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例如下面的拆分显然是不合理的:
struct student
{
unsigned int sex : 1;
unsigned int age : 12;
};
这是因为 1+12 = 13,不能再组合成一个基本成员,不能组合成 char、int 或任何类型,这显然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在拆分基本成员变量的情况下, 我们要特别注意数据的存放顺序, 这还与CPU是Big endian还是Little endian来决定。Little endian 和 Big endian 是 CPU 存放数据的两种不同顺序。对于整型、长整型等数据类型,Bigendian 认为第一个字节是最高位字节(按照从低地址到高地址的顺序存放数据的高位字节到低位字节);而Little endian 则相反,它认为第一个字节是最低位字节(按照从低地址到高地址的顺序存放数据的低位字节到高位字节)。
总结:
1、C/C++ 语言的结构体支持对其中的基本成员变量按位拆分;
2、拆分的位数应该是合乎逻辑的,应仍然可以组合为基本成员变量;要特别注意拆分后的数据的存放顺序,这一点要结合具体的 CPU 的结构。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