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会追求一种归属感,会需要确定自己的重要性。每个人都会想要被父母爱,想要成为父母生活中重要的一分子。如果这些愿望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感到沮丧和痛苦。
随着我们长大,我们会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这些需求就会被满足。
在亲密关系中,它会时不时冒出来,引发我们对伴侣的失望、让我们和他争吵、冷战,甚至导致关系破裂。找伴侣其实是满足自身对陪伴,认同,赞扬,支持的需要,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不可或缺,是第一位的理想情人,甚至去将对方塑造成理想情人。当对方满足不了的时候,就会认为对方不够爱自己,感到背叛。
伴侣的目的:如同上述所说的,你的伴侣不是你的爱与幸福的来源。满足你的期待与使你开心不是他们的职责,但你的伴侣的确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三个重要的角色,尤其在面对情感上的成熟与唤醒真实自我的时候。这时你的伴侣将会依所需而扮演这三种角色之一:
一面镜子,让你看见引发你关注的不舒服感;一名老师,在你探寻真实自我的时候,激励与启发你;一名“玩伴”,开启并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伴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都是需求,恋爱时的美好感觉,
其实是我们意识到需求即将得到满足,并想象着展望未来。同时,有需求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软弱而且一点都不特别,这样不利于吸引对方,于是我们只好假装什么都不需要,也不在意对方。我们假装自己拥有的东西,那些正是内心需要对方来弥补的素质。
两个人开始交往的原因就是一方误以为另一方拥有他所需要的东西。为了吸引别人,即使连我们自己都讨厌面具下隐藏着的需求,但我们还是会尽力表现出最好的一面,以求达到目的。
就像我们孩提时代,需要通过父母来满足我们,重要性和归属感,这种人类共同的爱与被爱的需求一样。但是如果相信所需要的快乐,安全感,自尊和其他的事物都需要别人来实现的话,将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我们会渴望寻找一个,为了我们可以抛弃全世界,而且永远把我放在第一位的理想情人。
如果我们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的走自己的路,那么我们就不是真的爱他,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我们小小的自私需求。
我们真正需要的,没有人能给,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我们需要,说明我们产生了一些缺乏的信念。比如,我们并不可爱,或我们不值得被爱,即使伴侣保证,我们是可爱的,但我们内心强大的声音说,我们并不可爱,如此一来不管对方提出任何证据,证明我们值得被爱都是不够的,只有我们内心真正的认为自己是可爱的。
如何找到自己的期望以及背后的需求,是一种后天习来的技巧。例如,我们希望配偶在约会时守时,能够记得我们的生日,其实是我们希望他们证明我们的价值,通过这种方式来确认我们自己值得被爱,然而一辈子却也是这些需求,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渴望对方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找到自己内心的情绪需求,不再把满足这些需求当做伴侣的责任,开始寻求自己内在力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且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成为自己快乐的源泉。
如果有精神上的信仰,就想想把自己的需求交给内心那种较高层次的力量,不妨想象头上六尺高处有一道灵魂之光,把需求交给这道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5572905/f6d11de34345069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572905/39ee00f2f71e812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