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如风
校对:雅璐 吉莲
编辑:杨荷 雅璐 吉莲
这次昆明线下的倾听工作坊,我是作为主办方,从前期筹备、提前抵达,到结束收尾全程参与的,我感觉非常喜悦,圆满。有几点触动在此和各位同修分享。
一是线下课弥足珍贵,它是身心合一的滋养。因为在线下我们终于见面了。平时都是在线上交流的小伙伴,这次可以面对面“看见”了——可听、可闻、可见——这种全方位的触感,拓展了我们在线上相遇的片面,变得立体、丰富。这次的活动现场是滇池温泉花园酒店,这是一个环境非常优美的所在,有大量的花草树木,还有湖水和小鸟,眼睛和心灵都得到充分滋养。每一步、每一处,都是美景,让人心情愉悦。两三天的工作坊,头脑在学习,身体也放松和打开,有利于我们全身心地吸收知识和能量。
二是线下课挑战常在。作为主办方,每一次都会有意料之外的状况。有的是场地摆了桌子(我们的课程是只要椅子的),有的是现场没有办法围圈儿……这次是因为会场地毯老旧破烂,投影仪不能用。但每一次都是有惊无险,头一天布置会场时,当天调试设备时,真是费了功夫,还好最后都解决了。这次最挑战的是刘丰老师的“三生万物”对话这个环节。原定的现场直播的方式临时突然有变化,搞得我们措手不及,杨老师沉着应对,最终化险为夷。所以我感觉“变”——是常在,一切无常。而我们就只能以变,应万变。会后和昆明主力方交流的时候,发现原来他们也经常面临“变化”的挑战,因为刘丰老师经常在头天晚上决定第二天的工作或者行程,那么助理团队就得连夜作出工作部署,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回观我们自己,对“变”还是有一定的排斥。特别是在工作中,对突如其来的变化,领导反复无常的指令等,会很反感,我们都希望按计划执行。但把刘丰老师一看也释然了。接受变化,顺应变化,臣服变化,总之还是那句话——以变应万变。
三是刘丰老师的分享有一点最让我触动,就是他的全然放下。我们都知道《开启你的高维智慧》这本书是刘丰著的,当时编辑排版好了书稿,请他审定的时候,他只翻了前三章,就说可以了。他都不看,也不在乎,网上所有的视频、录像都不是他的。即便是他的学员,想要吹捧他的学说、观点、系统,他都无所谓,开玩笑地说:都不是我的,不是我说的哈。讲完了就放下,什么都不是真的,不为现实的“相”而执着,结果都不是自己,过程是自己走过的最重要。
回观我们自己就很在意,比如我自己写的东西、做的视频,会反复地看、回味、甚至得意,就是太在乎世俗的结果。结合老师讲的,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修炼法门——都不是我的!常作此观想——都不是我的,以破除小我,不着相,不执着。
四是这次线下课有很多的初体验。早上行禅,是倾听大自然。从天黑走到天亮,以最纯净的姿态去体验大自然,感受万物的力量。下午是手绘风筝放飞梦想的环节。我们的风筝准备的是比较简陋的小儿科的那种,我一度会担心放不起来,因为还要考虑场地因素、风力的大小等等。但是没想到有一个学员,在放了很久都没有飞起来的情况下,依然不放弃,一直努力,不断挑战,最终把风筝送上了天,并且自带的绳子还不够放,又接了一条绳子。在他的努力和帮助下,另外一位小男生学员,也成功地放飞风筝。看着风筝在天空自由飞翔,这种欢喜无可比拟。晚上是曼陀罗疗愈,也是我亲自带领的一个环节,我把它定位为——倾听自己,也是紧扣这次工作坊的主题。很多小伙伴是第一次接触曼陀罗,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和自己在一起,感知自己内心,这种倾听自己的方式,也让大家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以上这些活动都是本次工作坊上新设置的环节,也体现了我们线下课的丰富与包容,我们课程的特色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受众面广,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上也是打破了单一化和扁平化,博采众长,更加层次化和多样化。
五是杨荷老师的底气和硬气。这次工作坊是几个机构联办的,除了刘丰老师的心能缘,还有另外一个机构。他们都想以派工作人员来帮忙支持为由加人进来,说白了就是蹭课。但是杨荷老师都拒绝了,反复几次都拒绝了。她说现场的学员都是交了费的,要为他们负责任,人少就人少,保证质量啊!她明确的表示:我们不需要,我们人手够了,一个都不要。老师这样做,一个是源于她对课程有足够的底气,人少也不怕,人少我们就做精品课,每一个学员都得到足够的服务与关注,每一组练习都有助教的陪伴。另一方面我更佩服她的硬气,因为拒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面对比我们更有实力的人或团体,这样的坚持很容易引起误会。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和认真,让人看到杨荷和她团队的匠人精神,攻坚精神,最终反而赢得更多的尊重,反正后来还是获得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短短两天的课程,带给我们很多的美好,也留下很多思考。输出是最好的输入,在我们服务学员、布施众生的时候,我们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获得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