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8-08

2019-08-08

作者: 青年杂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8-08 20:36 被阅读0次

沈追,懂套路的有志官二代

《琅琊榜》这部剧,其实并不完美,但是却是我唯一看过两遍的国产剧。有人认为这杰克苏式的剧情,非要夸上天去没必要,也有人认为这是难得的不狗血、不矫情的良心之作,毕竟在充斥着流量、明星、造假、尺度、大IP等各种为了收视率而无下限的炒作下,能静下心来给大家呈现一部良心之作,这已经值得大多数观众心甘情愿给它打五星了。其实个人觉得《琅琊榜》这部剧塑造最成功的,并不是智计无双的梅宗主,爱的深沉的穆郡主,多疑寡恩的梁帝,也不是有情有义的靖王,外柔内刚的静妃,而是那些有血有肉有故事的配角们。

在重温这部剧时,首先激起回忆的是户部尚书沈追这个配角。

一、沈追的幸运与无奈

这位户部尚书的出场其实挺幸运的也挺无奈的,首先,他是个地道的官二代,按他自己所说的,亲戚朋友一大堆,门阀复杂,出身于这样的政治世家,没有随大流的参与党争,在错综复杂的情势下依然能够独善其身,说明其还是有相当的政治智慧的,但是在弥漫党争战火的大形势下也只能在夹缝中凭实干立足,但是夹缝毕竟太窄,如果没有人特意往里面瞅一眼,是很难发现夹缝里也有人才的,所以作为官二代,还是挺无奈的;其次,他是鹬蚌相争的得利者,所以说又是幸运的,虽说这个利是梅长苏一番设计引发鹬蚌相争才得来的,一帮上级被连锅端后,这位专干实事儿的的干吏才被大浪淘沙给淘出来了,但总归还是靠实力取胜的赢家。

二、沈追的心机

沈追的心机在剧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造势和借势。俗语云,新官上任三把火,沈追也未能免俗,但是他的火烧的恰在点上,沈追的官火就是通过凡事亲力亲为来点起的,他上任户部尚书后,需要通过造势来重新归拢户部的人心和责任心。从梅长苏的口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户部已经千疮百孔,但是“能踏踏实实干事的只有沈追一人而已”这样的评价肯定言过其实了,不否认跟原尚书楼之敬利益相关的蛇鼠之辈肯定没有被清理完,但是在楼之敬犯事儿被端了一锅后,偌大的衙门仍然需要人手办事儿,全部换血不太现实,所以如何让这帮腐朽之众重新担起重任,是沈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不论是出于他作为政治家作秀的需要,还是出于“实干”的本性,利用公休时间亲自去码头查“黑火夹带”,以身犯险去查“地下钱庄”,这些作为都向他的下属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的作风完全不同于楼之敬,想在户部继续干的,都应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除了造势,沈追也很擅长借势。在赈灾这件事儿上,他知道誉王的贪婪,知道梁帝的习惯,但是他又清楚凭自己去和誉王、梁帝力争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他准备了充足的证据,也准备了各种说辞,目的在于借圣眷正隆的靖王的势,以当面硬扛誉王。出于私心也好(让靖王尽快得到民心,取得实权),出于公义(为五洲受灾的百姓免遭劫难)也罢,沈追把靖王拉来为自己站台,虽然首战未成功,但是与誉王一较高下的架势已经摆足了。


三、沈追的谨慎

撇开有些理想化的剧情设定,沈追首先是个政治家,政治家需要有政治家的手段,他有着政治家的敏锐嗅觉和强烈的危机意识。在沈追出场时,柳橙柳尚书曾经提到“沈追出身尊贵,性情要比一般人傲慢一些,平素爱办实事,不善交际”,可是通览全剧,有沈追出现的场景,都是他谦恭有礼、游刃有余的画面,所以在未上位之前的傲慢或者不善交际,估计也是他的谨慎使然,避免自己陷入没必要的权利旋涡。在看着靖王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时,他深为赞同柳橙的“登高易跌重”的权利陷阱观点,也能体会蔡荃说的“烈火烹油”后的危机四伏感受,而他在这个紧要时刻,直接提醒靖王显得比较唐突,毕竟啥事儿还都没发生,他所做的就是在背后暗暗留心,处处留意,在适当的时机提醒靖王。

在私炮坊案爆发后,梁帝直接问沈追“此案是韩礼所为,此事太子并不知晓,也是有可能的啦”时,沈追并没有直接否定梁帝的假设,只是对比了韩礼和楼之敬的官级以及分利的比例,让梁帝自己去判断他的假设是否可能,既不直接得罪梁帝,又能理实据足,让人没法再厚着脸皮去反驳,在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沈追也没有通过强硬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足见其谨慎。

四、沈追的内敛

沈追是个善于揣摩上意的人,做事儿不急不躁,沉稳内敛,他清楚哪些事儿需要当机立断,迅速处理,从他清理户部旧账、处理私炮房的案件中就能看出;同时他也清楚有些事儿时机未到,隐而不发才是上策。在靖王着急想为赤焰军翻案这件事儿上,我们看到沈追明知这可能是冤假错案的时候,他也极力暗示靖王时机未成熟,梁帝依然是绝对的权威,己方团队立足未稳,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翻船。他看的清楚透彻,皇帝犯错不是说改就能改的,那是对权威的颠覆,一不小心可能就会万劫不复,即使梁帝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也会因为忌惮,因为多疑,因为皇权不容置疑,而不能承认自己犯了错。沈追对靖王的急切翻案的心思看的很明白,对梁帝为维护统治、维护帝王尊严而翻脸不认人的预估也很准确,所以他的策略是隐忍,同时也劝团队内的成员隐忍,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再一击即中,而他也一直在促进时机的成熟。

五、沈追的圆滑

作为户部尚书这样的高官,管钱、管粮,国家的财神爷,肯定巴结、请托的人一大堆,施压、威胁的人肯定也少不了,这种时候,刚柔并济、圆滑内通就是他身居上位者而不堕的法宝了。

剧中有两个有趣的场景体现了沈追的这种政治智慧。一是蔡荃在梁帝给了台阶后,依然不屈不挠想抓出“私炮坊”后面的大鱼,践行自己体面无私、一身正气的秉性。起初沈追也有心促成这样的事儿,可是他在听到梁帝对蔡荃说“大过年的,你审案那么辛苦,早点结案不好吗?”这句话后,已然明白梁帝欲藏家丑,小事化了的态度。其实站在蔡荃的角度,估计他也是明白的,只是当时血气上涌,正义感爆棚,早把这些话外音给过滤掉了,而此时,沈追恰到好处的咳嗽了两声,既是在提醒蔡荃注意场合与分寸,也是在告诉梁帝:我知道了您的意思,我也会让蔡荃也知道的。

第二个场景是在拜访梅长苏时,谈到中正官的人选问题。作为户部尚书,中正官的选择并不是他沈追的分内之事,而这个话题却是由他提出的,一方面因为选拔人才的事儿已经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他也是想借此机会先表个态。按照靖王情义化、理想化的政治思路,肯定希望有个像沈追这样有家世、有身份,同时也支持自己的人来担任这个类似于组织部长的职位。但是沈追很聪明的首先把自己摘出来了,以自己家门阀复杂,人情交错为由,完美地躲开了,这样他既不会得罪自己家的亲朋好友,也不违背朝廷选人用人的原则,一举两得。

所以,沈追算是个有理想、有原则也懂套路的有志官二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8-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mf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