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俩个头相当,说话声音相像,就连当初她们的母亲几乎都分辨不出她俩的声音。身材一个胖一些,一个瘦一些,从背影看很相似,真不愧姐妹俩。姐俩的性格一个强势,一个温和,简直就是互补,母亲说,别看她的年纪小,但却总是谦让着这唯一的姐姐。
姨呢,小的时候性格较强,因为没有男孩 ,姥姥就把姨当作男孩子养,而姨呢,也不辱使命,当男孩子就当男孩子,下地干活,什么重活累活,都能干,也能吃苦,根本不服软,在姥姥姥爷眼里,她就是家里顶事的人。而母亲,相比较,生下来就缺钙,身子软弱,家里穷,任其自由发展,补钙就别想,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到了四五岁的时候才勉强走路利索。不要说农活,就是照顾自己都软弱无力,因此在父母眼里,母亲就是一个没用的人。这越发显示出姨的重要性,父母事事倚仗,姨也感觉她的重要,身份地位都比母亲占优势。那个时候,父母也有所偏颇,母亲自然也觉事事不如人,自然也接受不公平待遇,好吃的得让着,不仅让着,还得多一些。谁让自己不如人家呢。
然而命运就爱捉弄人,小时候事事都能干的姨最不愿意做的就是读书,无论是农活,女红,针线手工类的活都不在话下,偏偏对读书不感兴趣。而母亲,除了读书,姨会做的她都做不好,自然她选择了读书。成为60年代稀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自然有了一份像样的工作,自己生活自然没有问题,膝下两男一女三个孩子。生活上比姨的日子要好过一些,母亲温和的个性,对姨也是非常照顾,竭尽所能的帮助她唯一的姐姐。
至今姐妹两个说起话来,依然可以看出姨的强势,说一不二。也许是自小养成了习惯,又或者是生了七个儿女,当惯了领头人,姨夫性格也特别好,处处迁就她,因此她的习惯不自知而已。儿女众多,自然条件不是太好,和母亲想比,姨过的比较艰难,特别是年轻的时候,七个儿女,想想都累,基本一个比一个大两岁。现在好了,都已经成家立业,各自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大家子。母亲对这个唯一的姐姐,相当照顾,大事小事,该出钱的时候出钱,该出力的时候出力,总之,事事都会想到这个姐姐。
眼下,姨夫不在几个月了,姨在老家偌大的一个院子,一个人冷冷清清,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她那么强的个性,不想去自己的儿女家,看母亲热情的相邀,因此过来与母亲同住,两个人见面,可是没完没了的絮叨,从小时候的往事聊,聊到各自家里的孩子们,又从孩子们聊到幼时琐事。刚刚还在说起她们的母亲管教她们的事情,她自小心高气傲,比较倔强,常和姥姥顶嘴,姥姥打她也多。母亲比较听话,她什么事情也唯恐做不好啊,比较小心翼翼,因此姥姥反而打她较少,而且看见她乖巧的样子也不忍打她。
姐妹两个从小性格不同,成人以后不同,而今天老了,还是不同。因为亲情,她们互相宽容,互相谅解对方,彼此就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人,虽然各自有一大家子人惦记着,但她们姐妹情却也是彼此割舍不下,又隔着三年疫情,想见面的时候见不着,年前又都病了一场,都是80多岁的人了,见一面少一面,这一次能聚在一起也不容易,各自身体还不错,那就多住两天,两人好好说说话,叙叙旧。这样的机会也不多了,天若有情天亦老,各自珍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