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们这一代80以后的人是不是一直过得太幸福,没有出生在饿死人和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年代。偶尔听长辈们说起从遥远年代传来的一个个“久远“的故事,仿佛已存在在历史的尘埃中不再醒来,也同时埋没了我们这代人的灵魂。
最近,一整夜一整夜总睡得很浅,我想,忧伤真的很适合我,不然怎么在那么长的时间里,不知为何写不出只言片语,或者也只有简单的几句“感觉”和“形容词”。也许,这才是我自己吧,真沉静下来的时候显得渺小,但挺真实。
虚妄越多,就把自己一直往深处埋葬,正如一边想努力进入角色做销售的我,奈何又有着“文艺懒“的人,又怎么把二者的闲散和狼性结合得天衣无缝呢。
喜欢听一首纯净的老歌,那些故事总打动着我,歌名叫《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或许这些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喜欢和与生俱来的动容,30年来,第一次听妈妈讲了一个让我止不住哭泣的故事……
那就是外婆的一生吧,一个女人经历三嫁,曾被老丈人长期痛打最后被迫离家出走,寄人篱下被亲戚各种刁难;二婚丈夫早逝,草房被烧了个精光;拖着三个小女被迫再嫁老单身汉。于是才有了我的妈妈和舅舅。话说当时那样的条件,又能嫁到多好的人家呢,小时候的妈妈也在饱受饥寒中长大,那能像现在的我们,物质的不断满足,却把那些珍贵的东西都丢了。
外婆那些刚毅的性格从那个时代累积,到了我妈妈,甚至我的身上,都还有着一股执拗,又或许更准确的形容——明明作为女性该有的柔都留给了自己,却用那些要强示人终究是不太讨好。
迟到的故事总是经过岁月的尘封,再揭开伤疤的时候或许才能轻描淡写了吧,但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和妈妈的伤痛?也终究在我这里,不知为何在共情中挖出了一层层的伤悲和无法收拾的心情……
所幸的是,人生总是兜兜转转,种下前因,圆了后果。妈妈同母异父的大姐,正是外婆第一嫁生的女儿,如今也80岁了,年长妈妈20多岁,在妈妈的心里,这把年纪了,外婆亦去世多年,没啥亲人,也就自然的把她大姐当成了妈,几十年各自阴差阳错的命运和离散,老来还能几句家常和牵挂之语,也算是承蒙岁月不弃。
一转身,那些苦难的日子都成了岁月的想念,感动不了自己,却成了骨子里的坚强,也成了内心柔软的一片天空,那儿有人住着,什么时候都心存善良和温柔。
时间比眼睛会看,现在的时代赋予我们的过于丰盛了,那些游走在欲望边缘的人一不小心就坠入这时代的深渊。是啊,经过时间的洗礼,也许,80后,出走的少年,身与心的“被迫“分离,待老时,亦不再为生活奔波和烦恼,也一定能够回归初识的样子。
一句话,愿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