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写完作业已经9点,接着还要做什么PPT,结果写文案就弄到这个点,老师还要求手抄一份?我这老母亲多年的带娃焦虑啊,又蹭蹭蹭往上升,恨不得自己直接上去帮她写了算……躺在床上又怎能丢下女儿一个人睡着?
就这样熬着,从老大熬到老二,后面还有个老三……后悔呀,心软听老人家的鬼话生了三胎,结果一切都是自己扛着,身边连半个照应的人都没有,快活成抑郁症。每一次崩溃过后又自愈,结果活成了一支孤独的军队,感动不了任何人,唯独自我感动着。
好在每一次郁闷的过程中,我又坚强地寻求方向,努力调整着心态,用自己从小就喜欢的兴趣爱好来填充那所剩无几的时间。孩子们不在家时,把所有该做的事情都安排好,这时可以见缝插针地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但这些事绝不是一天能做许多,有时责任心驱使着,得先抽时间筋力来想办法给小女儿做启蒙阶段的准备,比如:如何让她爱上阅读。我便不只是每晚给她讲故事,白天她不在家时,我便抽空把她特别喜欢的故事在某APP将我的声音录下来(这样的好处就是,我可以在做晚饭的时候、没空的时候放给她听)。以前在别的平台也是这样带二女儿录故事的,结果因为某APP直接下线(丢失了我和二宝许多美好的声音回忆)。
二女儿终于睡下了,但我已全无睡意。那么就接着碎碎念我这全职带娃日常吧,以求心里舒坦。以前跟娃爸没两地分居时,孩子们还小,学习压力也不大,那时我感觉自己还像无忧无虑的少女,经常熬夜写出许多自己都非常喜欢的文字,现在基本都没空写了。
最近突然觉得“朋友圈”是一个很无聊的产物,于是挪步回到了简书。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是我唯一能聊以自慰的。现在有时我是早晨送完娃码字,有时是晚上孩子睡着后写,有时是睡不着就写(比如此刻)。看书的时间大体都是晩上孩子睡着之后,其他时间都在陪孩子,读的最多的是绘本。
在这尴尬的年龄里,还想寻找自我突破,在朗读的漫长岁月中,让别人一听我声音就是外地口音(大部分人都认为我是广东、广西人,因为曾经有过8年广东漂泊经历),变得字正腔圆了;长期喜欢唱歌,让一个有要求的我拥有许多喜欢我歌声的粉丝,甚至在2020年期间,本是内向腼腆的自己还有勇气挑战了几个月的直播,在直播期间我认识了许多朋友,我将自己擅长的东西分享(朗读、歌唱、文字),并得到许多姐妹的支持与鼓励,那是一段幸福的美好时光。
读绘本讲故事,我开始不满足自己仅仅能够把音读准,于是我找来别人经典的分享,开始学习着分角色模仿每一个人物的声音(老、幼、男、女……),每当女儿张开嘴痴迷听我绘声绘色地给她讲故事时,我感觉自己异常被鼓舞。
周末带小女儿画会儿画,偶尔和她一起录一首合唱的歌曲,总觉得她以后有可能会继承我这一爱好。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大的如果父母陪的少了,有可能她会失去战胜困难的信心;小的陪的少了,有可能她会迷上电视。以前,周末是轻松的户外游,现在,最怕因为二女儿忙不完作业而只能在家里游。
中国人遭遇三年疫情后,幸福感明显下降,哪怕是这样,我们在自己空间内发发牢骚,但依然要继续勇敢地面对生活。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上有老下有小的70、80后,得寻找一个对的方向和出口释放自己,不然孩子的日子又怎么能积极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