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同学们打游戏,他们下了课就会聊单机小游戏,我就在旁边只能干听着,他们问我玩不玩游戏,我说我家里也没有电脑,他们就一脸鄙夷地看着我。当时玩的是一个叫Q宠大乱斗的游戏,我心里不想被别人看作除了学习其他都不会的那种人,于是就去蹭亲戚家电脑玩,后来甚而在当时的3G按键手机玩,手机上当时还全是文字,也没有动画,但只要能加入他们的圈子,我觉得就有了动力。
后来大家开始慢慢往大型的联机游戏转型,我玩游戏还是那些单机小游戏,这时候我发现和他们又没有话题聊了。但我实在对什么枪战、搏斗这种也不感兴趣。慢慢的,我发现和他们能聊的东西少了。
索性后来我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每当认识一个人,他问我打没打游戏,我就说一个很蹩脚的大型游戏,其实我根本没有打过。我大概心里还是想出那么一口气的,所以就这样编谎。我实在不适应周围没有朋友的那种感觉,我那时候还是有点为了合群而合群的。
校园里经常有那些成绩没那么好的但是交际能力特别强的人,我当时也觉得有必要获得他们的认可吧,于是委屈自己做了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强行和他们找话题聊(可能并不是我喜欢的话题),还有称兄道弟互相吹捧啥的,这似乎让围在我周围的人变多了,但我那时觉得很别扭。
有一天我上语文课,我看到了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感慨他博大的胸怀,我突然对自己有了更深的思考。与其不自在,我还不如就追求潇洒,追求自我。我有点向往诗人所说的“超然物外”的境界了。
于是,我开始变得有点独来独往,我开始选择性地结交朋友,潜意识筛选一部分人,在他们看来我变得高冷,变得特立独行,变得标新立异。不过我逐渐地坦然接受了。逃走就逃走吧,回不去就回不去吧。
那时候我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必刻意合群,自己可以做内心那个酷酷的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