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理想的中国人。
苏轼,论文章,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写诗,他是宋代试探领袖,代表着宋诗的最高成就;论写词,他是豪放词的创始人;论书法,他是北宋四大家之一;论绘画,他是湖州派的一员主将;轮日常生活,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东坡肉就是他的发明。
苏轼,聪明、幽默、情商极高,做文章可提笔安天下,做官也总能造福一方。
苏轼一生的文学城就,为官政绩,今天大概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但我们从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却始终从容理性豁达的人生态度,能让我们得到启发。
做官,大起,苏轼几乎达到了宋代知识分子所能达到的最高顶点。被贬,大落,几乎也到了宋代读书人的最惨遭遇。一生被贬黄州、颍州、惠州、儋州,被贬到了宋人所能想到的最远的世界的尽头,天涯海角、不毛之地。
但无论被贬何地,苏轼总能饮酒作诗、苦中作乐,从不曾颓废,从不曾抱怨。苏轼一生,走到哪、写到哪,现留存文章近五千篇、诗歌两千七百余首、词三百多首,是北宋最高产的文人。几起几落之中,在起复时,也没有对政敌、对手进行打击报复。
苏轼去世前,曾对儿子说自己平生未曾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弥留之际,一位老朋友、老方丈前去看望他,劝他念几首偈语,苏轼笑了笑,说自己读过高僧传,那些高僧、鸠摩罗什,都死了。在最后一天,方丈告诉他,现在要想来生,苏轼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方丈说你最好还是要做如是想,苏轼说勉强想就错了。
可以看出,苏轼去世之时,无恨、无怨、无憾。正如四百余年后,王阳明那句“此心光明,夫复何言。”,是彻底的证悟,彻底的豁达。
这里再读一次他的词和诗: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愿你如东坡,拥有一颗强悍而豁达的心,足够抵御世间的一切冷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