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清的转折-读欧立德《乾隆帝》

大清的转折-读欧立德《乾隆帝》

作者: 川大萝卜卜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19:49 被阅读0次

          欧立德,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他的水平基本代表了中国历史研究的最高级别。在中国史方面,甚至其他中国人文社科研究方面,国外以美国和日本为主的研究者水平要远远高于中国学者,其中缘由值得玩味。以历史为例,欧立德所开创的“新清史”完全抛开了传统汉人士大夫的狭隘观点,以满蒙文献为主、以内亚、中亚等国际视角去重新考察大清,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大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此观点引来国内御用学者的激烈反对。国内对待新清史的态度如对待重要文物一般,即不能开放给大众欣赏,欧立德代表作《满洲之道:八旗与清代族群认同》至今没有中译本;也不能置之不理,只能当成学术研究和供业内学者进行学术批判。

          《乾隆帝》则是欧立德写给美国学生的书籍,难度不大,也没深入探讨大清族群问题。估计正好符合引入的标准。人物传记通常有两种写作方式,其一是以时间线交代主角的故事;另一种则没有严格的前后时间线,而是以主要事件或者其人物特点进行分章叙述,在时代背景下呈现立体的人物。《乾隆帝》则属于后者。作者将乾隆置于他所处时代背景中去考察他一生主要的事迹。的视角是完全不同于国内学者的,更多是以真实的满洲视角去审视乾隆帝。

           乾隆从小就品学兼优、文武双全,深受康熙及雍正帝的喜爱。他24岁称帝,这个年龄正好跟馨月一样大。他在位60余年,功绩卓著,自称十全老人。他的具体事迹很多地方都可浏览,没有详叙的必要。这本书带了的新颖之处依然是满洲视角。自从康熙将八旗置于内陆各地,就开启了八旗汉化的旋转门。康熙其实面临两难,如果不对八旗动手,保持八旗贵族的权力,那么自身皇权则会被鳌拜类似的人物大大削弱,要知道大清早期选定接班人与突厥等草原民族类似,是需要与各大部落头领商议的。如果将八旗置于内地,并在一定程度削弱八旗贵族权势,那么则会导致八旗的汉化。在康熙、乾隆帝看来,汉化其实就等于费拉化,等同于丧失武徳与贪图享乐。这会逐渐瓦解满洲这个共同体,丧失满洲先辈的战斗力。为此,乾隆帝在位期间,一直注重满洲八旗的特殊性,通过编撰白头山满洲先辈的神话历史来增加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通过一年一次的木兰围猎来教养满洲之道。满洲之道为何?就是勇士的坚韧、力量、勇敢、强健,乾隆称之为男性美德。这些品质与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汉人男性柔弱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还通过各种大小战役对满洲勇士进行了实战训练。然而,每个蛮族入住中原都避免不了官僚化和汉化。官僚化则导致群臣腐败和大臣弄权,和珅是官僚化的典型代表;汉化则导致贪图享乐、丧失武徳和先辈的荣誉感,曹雪芹则是汉化的典型代表。聪慧的乾隆也无法逆转文明的季后。乾隆死与1799年,几十年后,鸦片战争爆发,2万多英军可以横扫大清几十万军队;早期太平天国精锐几百人可击败上千上万八旗清兵。而在清兵入关之时,往往是几百大清勇士杀败几万乌合之众的明兵或者起义军。八旗全废,只能让位于湖南山区的曾国藩及其同族农民。乾隆让大清爬上了顶峰,立马就摔下悬崖。但这很难说乾隆帝应该对此承担什么责任。

          “读史当知今日事”,这是刘仲敬先生的名言。谁又知道大清的历史不会重演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清的转折-读欧立德《乾隆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sz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