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光潜谈美》这本书谈到十五个关于美的观点。
第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从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在抽象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就用而言,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美是无所为而为的活动。
第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处去看。见习的环境都已变成实用的工具。从道德的观点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到现代的“革命文学”,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
第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移情的现象是“宇宙的人情化”。听音乐,乐调本身只有高低、长短、急缓、宏纤的分别,而不能有快乐和悲伤的分别。听者会因为节奏的不同,形成自己的情调,外射出去,音乐就有快乐和悲伤的分别。
第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与实际要求的满足。英国的学者罗斯金: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的雕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他把英国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只是快感。艺术对实际的人生没有引诱性。
第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联想是知觉和想像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联想。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在“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芳草就很美,唤起甜美的联想。
第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考据所得的历史的知识,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美感经验全在欣赏本身。考据癖的学者犯两种错误:第一是穿凿附会,拉史实附会作者。第二是因考据而忘欣赏。批评有学者有四大类:自居为“导师”的地位。对艺术抱有理想而自己却无能力实现为创作,用理想来期望别人。第二类自居为“法官”地位。预存几条纪律来衡量一切作品。第三类自居“舌人”的地位。“舌人”的功用把外乡话翻译为本地话,叫人能够懂得。第四类就是近代在法国闹很久的印象主义的批评。印象派主张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第七、情人眼里出西施—美与自然 美的欣赏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美感的态度丝毫不带占有欲。
第八、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自然美”就是事物的常态,“自然丑”就是事物的变态。艺术史上两种表面相反而实在都是错误的主张,一是写实主义,一是理想主义。写实主义是自然主义的后裔。自然主义起于法人卢梭,自然本来就美,艺术家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模仿它。理想主义只是一种精炼的写实主义。不同的是写实派以为美是自然全体。理想派选择最富有代表性的一个。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得好:“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人人有字典在手,可是用字典中的字来做出诗文,全凭各人的情趣和才学。
第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姜白石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在自然中见出意境,在见到意境的一刹那中,他在创造也在欣赏。我读诗时,见到他的意境的一刹那中,我是在欣赏也是在创造。一首诗的命运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也要读者帮助才行。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游戏中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
第十、空中楼阁—创造的想象 创造的想像可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分想作用”就是把某一个意象和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这种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创造大半是旧意象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
第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诗人于想像之外必有情感。诗是生命的表现。艺术的任务在于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情感饱和的。
第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
第十三、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艺术上的模仿最重要的是技巧,一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是关于媒介的知识。学一门艺术的特殊的筋肉技巧。“媒介”就是艺术传达所用的工具,比如颜色、线形是图画的媒介,金石是雕刻的媒介,文字语言是文学的媒介。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语,要有匠人的手腕。
第十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牛顿常常说“天才只是长久的耐苦。”灵感它是突如其来,不由自主,也是突如其去。灵感就是潜意识中酝酿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艺术家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
第十五、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
我们对待美的态度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从最初的欣赏开始,阅读书籍,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完成一篇文章。从朱先生的十五个对美的理解,到自己对美的理解,或许要训练自己的美感修养。有几点感悟:
第一、正确理解自己的美感 第一眼见到梵高的画作《杏花》 ,说不出的蓝色的天空中,白的杏花和它的树枝以自然的形态出现在面前。只是那种蓝色形容不出来,就是一下了击中了你的内心,后来我想梵高是一个什么的角度画出这样子一幅画,为什么蓝色会成为杏花背景色。梵高把他眼睛里杏花和他想像中的杏花融在了一起。而我们眼睛里的景都是自然的景色,无法做到联想到的景色两者融合。我在欣赏,没有创造出自己的作品。梵高创造了自己的作品。
第二、美的欣赏就是完成一次从现实走向理想化的过程。读《少年维特的烦恼》时,令人心碎的爱恋最后摧毁了维特的生命。细嚼时的哀伤和浓郁的情感可以反复阅读,维特苦苦挣扎逃不出自己用爱情的丝织成的网。哪怕是被绿蒂见过的月光都让维特留恋忘返。绿蒂就是维特的理想,因为永远只能远望,他无法跨越内心的纠结和始终被压抑的情感,只有死让他逃离。维特是读者心中的理想,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他越小心翼翼的维护心里的爱,读者越小心翼翼的维护维特,也深深理解他的挣扎和无奈。
第三、带着美的感觉,如何完成自己的作品。长久以来,苦苦思索自己的表达的进步。那个技巧就是训练自己的书面语言。好的文章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框架,其次才是它的修辞部分。文章很容易写散,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文章先给人的是印象,其次是细节,注意细节忽略到印象。从模仿自己喜欢的文章开始,反复读。观察作者是如何做到的,作者的文章是如何吸引人!作者如何布局!如何开头!如何用词!可以试读几次。先是匠人,后是诗人。
第四、用心生活。如书所言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用尽全力去生活才不辜负自己。选择自己的路,相信自己的选择,在走的路上,不要急着赶路。功到自然成,何必急!急也没有用!慢慢走,才能欣赏到沿途的风景,才能有自己的反思和感悟,才能写好自己的文章。着急着赶路的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烦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