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触阿米尔汗是从那部被名字耽误了的《三个白痴》开始的。那部剧让我领略了阿米尔汗古灵惊怪、才华卓绝的一面。看完电影才知道他实际已经40多岁了,但却把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演得入木三分。
《三个白痴》反应的是应试教育的弊病,阿米尔汗通过表演向我们展示出兴趣与学习、个人发展的深刻关系。喜欢这部剧的原因并不仅是因为它传达了中国学生反对应试教育的心声。
一部电影应该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但如果仅仅是通过一个正面的例子来证明自己观念的正确性,那无疑是肤浅的。三个白痴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没有回避应试教育所生长的急于成功的现实土壤,应试教育所造就的一些成功,也揭示了应试教育背后所承载的家庭希望。
编剧只是静静地呈现了三个人的人生以及相关朋友的生活轨迹,便轻而易举地将自己的主旨传达出来,不让人心生厌恶和抵触,不觉得又掉进了盲目空洞的批判之中。
编剧没有用自己的思考取代观众的思考而直接给出结论,那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应试教育呢?阿米尔汗作为男主角,他的表演使我的大学第一年有了更加鲜明的记忆。
之后是《偶滴神啊》,又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阿米尔汗吧,身为外星人的好奇心以及不谙世事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他的思考以及求索,能够深刻地反映出印度社会各种宗教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难免让观众思考:因为宗教而闹成这样,宗教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宗教之于我们的生活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我想这是阿米尔汗社会担当的体现,通过自己的表演引起观众的反思,促进社会正视宗教问题,这样的演员值得敬佩。
第三部就是最近上映的《摔跤吧,爸爸》。电影看似是讲述了一个摔跤运动员努力培养女儿为国家赢得金牌的梦想之旅,实际上更深层次的是反映了印度社会当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作为一个资深的国家级摔跤运动员,他也曾一度不认同男女平等,一直盼望着能有个儿子继承他的理想,却从未将这种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女儿身上。在他心目当中从来就不认为女孩子能够摔跤,也许在意识深处,那时他还觉得女孩子只应该锅碗瓢盆、相夫教子终老一生。
但是当两个女儿轻易的把两个个子高大很多的男生打得鼻青脸肿时,他这才意识到自己错了。两个女儿身上遗传着他的基因,流淌着同男儿一样不屈的血液,于是他扮演了令人生畏的严父角色,剥夺了女儿的童年,让他们拼尽全力去锻炼。
剧中阿米尔汗的严厉形象是他塑造的又一种性格,与之前的《三个白痴》中的青春活泼和《偶滴神啊》的单纯无知截然不同。整体来说这是一个中年人郁郁不得志的无奈和不弃梦想的坚忍。但是在女儿受到挫折寻求父亲的支持和安慰时,他的眼泪又瞬间夺眶而出,又充分体现了铁骨铮铮的汉子掩藏在冷峻表情下的柔情;最后被困在房间里的他听到女儿获得金牌使得国歌在赛场上奏响时,最初的难以置信到之后的激动难耐、眼泪夺眶而出,又传达着这个人心中的沸腾热血。尤其是最后这个情节,采用的是面部特写,阿米尔汗的每一个表情细节都会被镜头捕捉并展示出来。我相信很多观众都跟我一样,在那一时刻也是热泪夺眶而出的,他的精彩演技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
在出演这部电影时,为了能够展现出最符合人物原型的状态,阿米尔汗增肥了几十斤,为了角色而牺牲了自己无比健美的身材,之后又用六个月时间安米尔汗成功的锻炼回自己最初的体型,那就是电影开始时他健美的形象。
一向佩服为了演戏而牺牲自己体型的演员。在娱乐圈这种看脸的环境里,为了工作而敢于以并不美好的形象示人的演员都是需要勇气的,而电影拍完能够迅速恢复的人更是客可敬甚至到可怕,这要多大的毅力啊!
这三部电影都是阿米尔汗社会担当的体现,在我心中,他已经超越了演员的身份。他是一个梦想家,也是实干家。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印度的现状,推动国家的进步,就冲这一点就值得尊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