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属于我的歌中之歌~#1

属于我的歌中之歌~#1

作者: kastu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07:58 被阅读0次

    上周有次在家里唱诗时,突然有想法写一下灵程中的诗歌,后来又多次想起来,有一点感动,就不再拖啦。

    第一首想写的是它。

    《爱主更深》

    英文歌名是《MORE LOVE TO THEE》

    作词者:Elizabeth Payson Prentiss, 1818-1878

    作曲者:William Howard Doane,

    1832-1915

    我的moment

    我第一次听这首圣诗时并不能体会什么,只觉曲调深情,却不知这背后的故事,直到4年前我看到《天堂在召唤》这书,这书实在是我看过的传记体灵修书的前三名,读完后极大的感动了我对永恒国度的追求,也感同身受里面女主角的感情之路坎坷,神的确用这个故事安慰了彼时备受煎熬的我,那时的我还想会不会我未来的弟兄也是一个不善言辞却在信仰上极为赤忱感情上内敛情深的人,一语成真,这是后话。想说的重点就是在我看完这本书,才真正能理解这首诗歌,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这首《爱主更深》的作者。

    2015年读这本书的一次记录

    这本书记录的是一段跨度长达二十几年,从情窦初开的邻家女孩一直到为人妇、为人母的心路历程。主人公凯瑟琳的日记,所记录的都是日常的生活:学生生涯,父亲的猝死,初恋的青涩,热恋和初结婚时的欢乐,与丈夫性格差异带来的婚后摩擦,与抑郁的公公、刻薄的小姑子的朝夕共处,探访和服侍教会的肢体,大儿子的过世……

    在每日的生活中,在各样环境面前,在每一份关系里面,她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尽管在阅读中,我们会有些道德判断,甚至会有些自夸,但是越往下读,就越发现信仰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无法将信仰融进生活中,信仰就是虚空的,经不起一点风浪。

    《天堂在召唤》就是一部现实版《天路历程》。

    这条成圣之路漫长而又艰辛,她常常在日记中自省,祷告,内心充满了主耶稣所赐的平安和喜乐;然而,面对环境的时候,她却一再跌倒,好像前进了一步却又倒退了三步,然后再跪下来祷告,如此周而复始……但是,灵命恰恰是在这样的琐碎操练中,坚固和成熟起来的。18世纪起,贵格会、卫理会、浸信会信徒都把写日记作为一种普及的精神生活方式。对清教徒而言,写日记意味着对自我的观察和内省,意味着对上帝的敬拜和感恩。

    1858年6月30日,凯瑟琳在最后一篇日记中如此写道:

    “是的,我爱每一个人!这份得冠冕的喜乐终于临到了我。基督在我里面,他属于我,就像我的丈夫和孩子属于我一样。圣灵在我的生命之河中静静流淌,岸边花红柳绿。如果我死了,我将脱离这个疲惫的肉体和罪恶的灵魂,高高兴兴地与基督同在,疲惫和罪恶不再与我有份。如果我还能活着,我会找到一些更蒙福的工作来服侍。因此,或生或死,我都是主的人。”

    在经历了地上的生死、得失、疾病之后,她明白了十字架的奥秘,也明白了当如何去爱基督并且明白基督的爱。她确信如今活着的不再是她,而是基督在她里面活着。

    现实版的天路历程 寻求
    书中摘录

    1831年10月 25日

    今天,妈妈很严肃地告诉我,希望我以后能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克制情绪。她说她也知道,爸爸去世是我长这么大以来经历过的最悲痛的一件事,也表示能理解我的悲伤和难处。但她担心,如果我一直深陷哀痛中不能自拔,可能会因过度悲痛而神智失常。她也告诉我,若是朋友们过来吊唁和安慰,我们理应尽可能表现出振作的样子。

    我告诉妈妈,他们虽然来拜访吊唁,可是他们说的话并没有使我好转,有时甚至让我感到生气。

    妈妈说:“人们已经把安慰死者亲属当成了自己的一项义务。你若是满脸愁苦,毫不领情,也不愿意别人提到你父亲,好像你非要一个人承受所有的哀伤似的。”

    我说:“我现在这么难受,确实笑不出来。”

    今天,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尽管妈妈看起来已经体力不支,但她仍一一接待了他们。

    贝茨夫人低声告诉我:“你妈妈疲惫不堪,却还坚持着接待客人,这太难能可贵了。孩子,我希望你和上帝恢复关系,悖逆是最不讨上帝喜悦的。”

    我什么也没说。人们一有机会就给我布道。我倒想知道她们的亲人朋友若是去世了,她们会不会难受呢?

    毛里斯夫人说这种情况不能同理类推。她说自己很高兴看到我妈妈遇到这种困难还能保持冷静,泰然面对。她同时也说道:“换做是我的话,丈夫去世的噩耗会让我伤心欲绝,一蹶不振。我可能一周都吃不下饭,或者一周的饭量还不如一只鸟的多。有人遇事特别容易情绪失控,而有人却能坚韧不拔,直面困难。你妈妈正忙着和马伽太太聊天呢,我就不过去打扰她,不跟她告别了。来之前我还想好了说一些话来安慰她,不过,看样子她自己想明白了。”

    我本来可以对她反唇相讥,可是我没有这样做。不过苦了妈妈了。客人都走了之后,我让妈妈躺下休息,她看起来已经疲惫不堪了。终于,我忍不住告诉妈妈毛里斯夫人说的话。听后,她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发表看法。

    我说:“妈,我倒希望你也能适当表达愤怒。”

    她又笑了笑,说没什么好生气的。

    我说:“那让我来替你生气好了。那个女人喋喋不休,还说你坚韧不屈,都快把你说成一只老猫了。你总是坚持凡事忍耐,不轻易发怒,看看你现在都落到什么下场了?如果你拒绝他们的安慰,真实地表露悲痛,他们可能会觉得你更好。”

    妈妈回答:“凯蒂,讨别人喜悦不是我人生的首要目标。”

    说完,我才发现她的脸色已苍白如纸,我有些害怕看到她这样。尽管事情后来有好转,她也慢慢走出了悲痛情绪,但我还是觉得爸爸的去世对她是个致命的打击。如果这个打击对妈妈来说是致命的,那对我来说就更是了。

    我还如此年轻,不是谈论死亡的时候。但在我内心深处,却希望自己能早点离开这个世界。我对所有事物都失去了兴趣,也不再关心自己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1834年2月 7日

    写完上一篇日记后,我也不知是什么力量催促我要去见加博特牧师。他见到我时的那种欢快欣喜似乎要马上卸去一个人所有的重担。

    他说:“孩子,见到你我太高兴了。”

    我装出一副庄重严肃又冷漠的样子,就好像是他一定要同情我,我等着听他给我应许。但他话一说出口,我就忍不住满腔的愤怒,哭了起来。

    我再也不能控制自己想要说的:“如果你知道我是多么败坏的一个人,你就不会对我这么和善了。我对自己很生气,对每个人都很生气,甚至我对上帝也很生气。我想做一个善良的人,但两分钟都坚持不了。我心中不想去做的,我却偏偏去做,我定意和祷告要去做的,我却行不出来。每个人对我都是一种伤害和试探。上帝也没有回应我的任何一个祷告,我现在简直就要绝望了。”

    听后,加博特牧师声音低沉,又似自言自语地说道:“可怜的孩子,可怜、伤心、疲惫的孩子啊,你还没有认识我所认识的,天父慈爱的怀抱不就是单单为了安慰这样受伤的灵魂的吗?”

    我擦干了眼泪,不再哭泣,留心听他的话。他继续说道:“凯蒂,你说的可能都是事实。我也敢说这就是事实。但上帝爱你。他爱你。”

    我重复给自己听:“他爱我,他爱我!加博特牧师,我只要相信这点就行!我只要相信这一点,纵然我以前刚愎自用、愚顽不化、犯下许多罪恶过犯,甚至我未来还会犯罪,但上帝仍然爱我!”

    接着,他郑重严肃地告诉我:“这点你可以确信!我作为教会的牧师,今天为你带来福音。回去之后,请你反复对自己说:‘我虽然刚愎自用、愚顽不化,但上帝依旧爱我!我无数次悖逆上帝,让他为我担忧,但他依然爱我!我甚至对自己最信任的朋友都深感失望,现在我陷入了极度的孤苦,但上帝爱我。我并不爱上帝,甚至还对他怀恨,但他依然爱我。’”

    回家的路上,我甚是挣扎,我不断对自己说“他爱我”。回到家里,我跪下祷告。这时,过去荒废虚度、充满罪恶、幼稚不堪的场景一一浮现在我面前。我睁开眼睛,眼里却充满了喜乐的泪水,我回应道:“他仍然爱我!”说完,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释放、平静、安息。

    我心中有悲伤,但却有一种从上帝而来的满足。

    歌词

    ①切愿深爱我主,爱主更深,

    念主为我舍命,感恩不尽;

    乐意奉献身心,因为深爱我主,

    爱主更深,爱主更深。

    ②昔谋世上喜乐,贪慕虚荣,

    今以主为至宝,万事看轻;

    迫切祈求我父,使我深爱我主,

    爱主更深,爱主更深。

    ③福乐若变患难,痛苦在心,

    转思主爱无断,难中见怜;

    歌唱且忘我苦,总望深爱我主,

    爱主更深,爱主更深。

    ④现在末日将到,灾祸频仍,

    高声迫切祷告,求主速临;

    切望目睹主荣,至终深爱我主,

    爱主更深,爱主更深。

    诗歌背景

    伊丽莎白•潘黛丝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牧师,她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文学训练并有写作的恩赐。她在16岁时,已为当时美国著名的书报杂志写稿,且颇负盛名。

    1845年潘黛丝与长老会牧师及神学院的教授George Prentiss结婚后,定居纽约,虽身体孱弱,但生活美满。这段时期,她从事教育工作,她的热诚和幽默,深获学生爱戴。

    1850年,当潘黛丝处于人生巨大悲痛之中──她的两个儿子在短时间内相继夭折,这个接踵而来的打击,使她心碎欲绝,几乎崩溃。

    有一天晚上,当她与丈夫自墓地回家,经过两个孩子空荡寂静的卧室时,她触景生情,不禁悲从中来,嚎啕大哭着说:「我们的家破碎了,生活被毁了,希望落空,美梦幻灭,我觉得真的活不下去了!」

    她的丈夫回答说:「但正是这样的时刻,更显得神爱我们更深!正像我们爱我们的孩子一样。当他们在痛苦、疾病、患难中时,我们不是更爱他们,更关怀他们吗?」

    等丈夫离去后,她拿起《圣经》来研读,沉思于《约伯记》中,神是如何在约伯的巨变悲恸中与他亲近,又拿起圣诗翻阅。

    当她看到沙拉•亚当所写的〈与主相亲〉(Nearer, My God, to thee)这首诗时,深被感动,知道不应只看环境,应该仰望神,心中就涌出这首〈爱主更深〉的诗;

    写完后,并不觉满意而将此诗藏起来,没有让任何人过目,直到十三年后,于1869年才首度被刊于Song of Devotion浸信会诗歌集中。

    此诗随即大受欢迎,立刻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包括中文与阿拉伯文,深受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所喜爱。因此有人说,若没有〈与主相亲〉这首诗,也许就没有〈爱主更深〉这首诗。

    从痛苦中所得的灵性经验,使她的著作《迈向天国》(Stepping Heavenward)又名《天堂在召唤》,成为一本畅销的灵修书。书中,她这样说:「我现在体会到为神而活,乃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不论你有没有恩赐,甚至当神让苦难临到你身上时,仍是神奇妙的怜悯,为的是要荣耀神!」这是何等大的信心!

    作曲者杜恩(William Howard Doane, 1832-1915)

    是个很有天份和恩赐的音乐家,他本身更是一位工业家、发明家和慈善家。

    杜恩常说音乐是他的「副业」,但一生作曲却约有2200首之多。他在工作之暇,以作曲及编印诗歌集为乐,并常为历史上最多产的圣诗作者之一芬妮克罗斯比(Fanny J. Crosby)的圣诗谱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属于我的歌中之歌~#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ws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