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作者: 林欣依666 | 来源:发表于2021-10-02 23:15 被阅读0次

第四章标题,大道无术,万法归心。看完第四章,脑子里浮现两组词: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大道至简,万法归宗。

读第四章发现两个点:

第一、我有表达一种观点加一个例子的表述习惯,今天发现陈虻的习惯亦是如此。恍然明白,十年,我已经把陈虻的这个表达习惯用了十年!

第二、陈虻是天才,除了仕途,你只要给他一个点,他就能撬起“地球”。

一个工科生走上了文艺之路,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人选择了打杂,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你无论把他丢哪儿,他都能走到理想中的地方。陈虻,潜能无限的天才。

2001年,陈虻升官了,这个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坐办公室里喝茶看报运筹帷幄的官。陈虻说,制片人则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问题,是在这个称谓下赋予你的人、财、节目权集于一身的管理模式。

人家当官看到的是威风八面的权力,陈虻看到的是责任,是如何让团队成长。

陈虻说,管理,重要的是对人的心理的管理,而不是行政的管理。

管理,无论在任何领域都被很多理解为一件不容易的事。规章制度的出现让很多走上管理岗位的人如获至宝,但缺乏人性的规则最终是冷冰冰的教条。

陈虻说,光给你钱不行,光抓物质文明和分配不能解决问题,还得有理想。理想是什么,理想是一群人聚在一起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是个体在奋斗中获得的成长感,它和物质关联不大和精神收获紧密相连。

陈虻管理团队有四条理念:

第一,被全员接受的企业文化——节目理念。

第二,科学客观的人才和节目评判机制。

第三,合理的分配制度,把干和不干、干好干坏拉开差距,加以区分。

第四,有效的业务培训和再教育。

5月22日续:

在管理中,他始终遵从这几条原则:

1、尊重,始终贯穿在我与人的相处关系中,当然也是我管理中一脉相承的东西。

延伸思考:

我想不光在管理在,在任何角色中,尊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秉持的戒律。尊重对方的努力,更要尊重对方努力后没有收获的事实。

尊重的基础是信任,在任何一件事情,你给予对方多大的信任,这件事成功的概率就有多大。信任不是盲目的相信,是基于对对方的基本判断,以及对方愿意做好一件事的诚意。

陈虻的信任是有度的也是无度的。

有度的是不管谁说东西丢了,他都给一半报销。这个一半是不浪费时间在去调查去核实的冷静,另一半是我信任你,你要把时间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的放任。

无度的是,在你决定拍一个片子时,你若问他可不可以拍,他会说可不可以拍是你的事,拍出来能不能播是我的事。

有度的信任让团队成员明白,做人要有清晰的底线;无度的信任让团队成员明白,做事要有负责任的态度。

2、我更在意你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和接受新信息的方法。这是一个人的价值。

延伸思考:

陈虻用人的态度,是当下很多企业所缺乏的,但企业运作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所以只能用硬性规定拔高准人规则,要不然由此会产生消耗。

陈虻说在意一个人接受信息的能力和方法,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人对这个信息的领悟力、洞察力和穿透力。你在一件事情中,观察到什么,你的思想落点在哪儿,你对这件事的客观看法是什么,这都足以折射这个人的思考力。思考力加执行把控力等于这个人的潜力。

接受信息的方法这个就是看你在什么样的渠道获得信息,有什么样的方法去甄别判断,如何在事件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等等。总之就是考量你的思维以及判断力。

比如今天发生的“袁隆平去世”的消息,当消息以平地一声雷的速度传开时,辟谣又像结伴而来的闪电一样到来。我们该如何去看待这件事,这件事对大众的价值是什么,对媒体的价值是什么,对舆论传播的影响力是什么……这些都是可以垂直下去思考的点。

大众看到消息,第一时间是惊诧,惊诧过后是痛心。但等发现消息是谣言是痛心后,情绪会转为愤恨。那么这样的事件随着这样的情绪的蔓延,“表达”的素材就出现了。

于普通大众而言,他们表达的是情绪,经历代入情绪波动的情绪后,想要发泄不满责怨的情绪,事件过去,情绪过后一切复原,但类似情绪还会出现,只不过不同事件时间节点不同而已。

对于媒体而言,这件事的发生,是否推送,推送什么,这件事的第一落点是什么,第二落点有是什么,每一个落点都有时效性,如何在时效范围内推送……等这些问题一一厘清之后却发现,此事乃乌龙也。

那么这个时候媒体是继续跟着节奏表达愤瞒,还是保持清醒去引导大众理性解读?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媒体怎么说怎么做,才是大众情绪的发源地。所以,对舆论有相对掌控权的媒体,理性表达,正确表达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这个理性表达和正确表达,我想就是陈虻说的,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和接受新信息的方法。

一个人面对一件事时,他的成长感,价值感和意义感,大多由这个人的思维模式构成。而这个人的思维模式,一方面是思考习惯所致,另一方面是知识积累的体现。

所以,如何判断一个人接受信息的能力和方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他丢在这件事中,你远远地看就能看明白很多问题。

3、永远把你的思想、经验和精力贡献给新来的以及水平最差的同志。

延伸思考:

做管理要有仁慈之心,爱人爱对方法才能拔高爱的价值。如何爱,如何让被爱方真正被滋养,陈虻的方法让我触动很大。也是本书阅读至此,收获最明显的一次。

陈虻对“最差”的同事的培养,可谓尽心之极。但努力很久却没有看到成绩后也会气馁,突然有一天他发现对方突破自我了,陈虻的那种欣喜“祝贺你,也谢谢你。祝贺你终于开窍了,也谢谢你到底挺住了。”让我感动,也让我反思,在管理中我们不能以单纯的目标导向去要求他人,如果想要让团队有更好的凝聚力,能更快地成长,那就去关注那些总是“欠一点劲“的人。这种关注不仅仅是给予爱,而是互相成全的双赢思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xv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