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清明扫墓就是一场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战役。先人的坟墓因为讲究风水,选址基本上是在深山老林、人迹罕至之所。大叔大伯们在前面领路,我们这些脚力不济的晚辈,往往落在后面很远,还一边唉声叹气的抱怨,唯一能给于我们安慰和希望的就属“猪耳朵”、“花苞”和杜鹃花。
“猪耳朵”和“花苞”是家乡话。它们都长在油茶树上,是清明前后特有的“野味”。“猪耳朵”其实就是是茶耳,形状与油茶树叶相似,是生长在油茶树上的一种嫩叶。一般以树腰上的新枝为多。它白嫩晶亮,比普通的油茶树叶更厚,更白;它可食,松脆味甜,爽口解渴。至于“花苞”,其实就是油茶树上的茶苞,成人拳头大小,状若蟠桃,白中透点嫩绿色(有的微红),味道和茶耳相近。
有关清明所以我们一众小孩扫墓的初心并非为了纪念亲人,而是寻找美味的茶耳与茶苞。在翻山越岭的路上,只要远远的看见油茶树,什么劳累辛苦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喊着跳着,提劲狂奔。若是油茶树上有我们想要的自然是一大喜事;但若没有,也就只好祈求下一次会被幸运女神眷顾,继续萎靡不振的前行。
杜鹃花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详细说了。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吃杜鹃花有一种习惯——先把花芯给抽出来,再哈两三口气,才会放进嘴里。现在我也记不起为何有这种讲究。说起来,也有两三年没有吃到这些“山野美味”了。寒假上后山砍柴,那边正在修建养殖场,砍伐了大量树木,油茶树没见到多少。至于娇小却顽强的杜鹃花,我希望她现在盛开在那山野中,颜色还如记忆中那般鲜红。
有关清明闲话说了一大堆,该正式说说我们是如何扫墓了。其实这个过程非常简单:用镰刀将坟墓周边半米内的杂草和树木都砍了(大树除外),算是打扫了一下门面。接下来是焚香燃烛插在坟前,在坟头插上红黄色的长条纸,最后是在爆竹声中,正对坟墓,提着祭品,洒酒祭拜祖先。
各地的清明风俗各异,但不管各地的习俗如何,其最初的动机与意义肯定是一致的。
“清明”——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在这个日子里,会有踏青的习俗。蜗居在城市里的人,可以回归大自然,与山水同在,与日月同行。踏青并不是踩踏小草,而是去观察万物的生长,观察生命的萌发,感受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在清明节这天,生与死是同等的。《寻梦环游记中》就提到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死亡;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抹除;第三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忘却了你或者他也逝去。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清明这个节日就是告诉我们活人需要回归、回念——寻根问祖,通过扫墓祭拜、怀念祖先,延长他们的生命,使其永垂不朽。
在我们老家,若清明节过后看到某个坟边的杂草没有被清理,坟前没有香和蜡烛,坟头也没有挂上纸,那肯定是后祭无人——“后继无人”。这无疑是一种令人心痛的悲哀。
有关清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