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
从二十三的早上开始,全家就都进入了过年的状态。
二十三中午的饺子,晚上的灶糖。爸爸妈妈一样一样的买,一样一样的做,虽然忙碌,但脸上总洋溢着笑。
祭过灶,年货就得办起来了。
我喜欢跟着妈妈去商店。五颜六色的糖果,各式各样的点心,无一不勾着我胃里的馋虫。
而爸爸则在家里蒸年馍,炸丸子,煮肉……
爸爸蒸的年馍最好看的当属枣花馍了。
把小的面剂子揉成长条,只要3条。3条长条头尾相连捏紧,排放整齐。红枣放置在面的两边,中间用筷子夹紧。中间再放上一颗红枣,于是,一个漂亮的枣花馍就做好了。
我很期待枣花馍赶紧蒸熟,那样就可以趁爸爸不注意时,揪下来馍上的枣放嘴里,可甜可甜呢!
那时的街上,人们见面寒暄总是问:年办齐了了?对方就会大声回答:齐了!齐了!
腔调热烈而高昂。
到了年三十,一家人都要洗个热水澡。洗去一年的尘埃和劳累,干净利落地迎接新的一年。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总会把新衣服试了又试,然后再叠整齐放在床头,期待大年初一。
初一的凌晨噼里啪啦的鞭炮响过后,不顾严寒穿上新衣新鞋,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然后,跟在大人后面,挨家挨户去拜年,顺便用糖果、瓜子、花生填满口袋,收下一块又一块压岁钱。接下来,拿着压岁钱和小伙伴涌向小卖部,买上几盒摔炮,能放上一整天。
过了初一,就开始走亲戚了。
那个时候,人们都骑自行车走亲戚。这样的话,中午一般都会留下吃饭,吃饭也很简单,喝酒的菜,莲菜、炸鱼、牛肉、青菜等各一盘,盘也不大,大人们喝酒的时候用的酒杯也小,三杯才一两,一口一杯,也要喝好几杯。吃菜比较讲究文明,喝一小口酒才夹一口菜,有的还不吃菜。就是那样少的菜,最后还会和其他的菜留作吃饭用。当然了,吃饭的时候,只是弄几个蒸碗,也是春节准备好的。虽简单但味道确是记忆中最好的。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去二爷爷家走亲戚。他家在山区,下了公交车还得步行。我之所以喜欢去二爷爷家,因为二爷爷做的饭最好吃。
去二爷爷家,爸爸会用自行车驮着妈妈姐姐和我,送到公交车站,我们娘儿几个坐上公交车,爸爸登自行车。等到了步行的那段路时,爸爸再用自行车驮我们。
一辆永久加重自行车成了我们家当时的重要交通工具。
从二爷爷家吃过饭回家时,往往都会夕阳西下了。爸爸也会喝的面红耳赤。我坐在自行车的横梁上,嘟囔着:二爷爷家真远,跑得脚疼!爸爸大着舌头说:等明年,爸爸骑摩托带你们来!我顿时来了兴致,兴奋地喊道:好啊好啊!可以坐摩托了!
妈妈在车子后座上却说:恁爸净说醉话!也就能哄哄孩子。
确实,好多年过去了,每年都去二爷爷家走亲戚,也没见爸爸骑上他的小摩托。
看来男人的醉话是不能相信的。
其实那时的走亲戚,尽管累,交通也十分不便,但感觉心里暖暖的。亲戚们言语间透着亲情,长辈们的手也是软软的、热乎的……
如今长大了,细想,逝去的只是时间,不变的终究还是我们那颗渴望团圆的心。
其实,
无论何时,
过年都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