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独自带年仅14个月大孩子的缘故,辞了“铁饭碗”,开始精心照料孩子。虽说是“铁饭碗”,其实一直处在吃不好也饿不死的状态,住的是简单的经济适用房。而我又是狂热的汽车迷,十年间已经换到了第三个车(都是不太贵的经济型家轿),所以就没什么积蓄。中年得子,孩子就成了重中之重。没孩子之前,觉得在这个表面上“繁荣昌盛”、实质上腐朽黑暗的体制下,生下孩子是把孩子送到了火坑里。自己能力有限,既改变不了现状,又移民不了,何苦让后代跟着受罪。但无论怎么想,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喜忧参半也好,天降大任也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父亲角色,那是义不容辞的……
辞职退下来的公积金,分家之后就所剩无几。起初的打算是把孩子带到满三岁,能上幼儿园的时候,自己再去工作谋生。但现实超乎想象,孩子各方面的开销都挺大,无论自己如何省吃俭用,孩子的吃穿用不能省。眼见着积蓄难以为继,就做起了“超级滴滴奶爸”,一边跑滴滴,一边带孩子。孩子本就已经适应了坐在安全座椅里,慢慢也就适应了陌生人从车里进进出出、上上下下。但是,天一黑,孩子无论如何不愿在安全座椅里待,非要抱在怀里,否则就哭闹不止。我就很无奈,只好收工,常常就错过了滴滴生意最好的傍晚时段。
跑滴滴的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过各种各样的事,能记住的往往是一些感人至深的人和事,以及一些让人怒不可遏的奇葩人与事。
旅游旺季的八月份,接到一家三口,一对母女和老人。她们要去紫轩葡萄酒庄园去参观。路上简单聊了几句,知道了她们是青海过来旅游的。那位母亲问我,她们返程的时候,搭车方便不。我说按我的判断,那个地方远离市区,估计很难搭到车,不过说不定有从飞机场空车回来路过的车,你试一试吧,万一叫不到车,你打我电话,我去接你们。她说行,就留了真实电话(滴滴上联络用的是网络虚拟号,派单行程结束后那个号码就会失效)。两个多小时之后,我被随机派单,已到了城市的西南角。这时候那位青海女士打电话过来,说希望我过去接她们。我说我这会儿离你们比较远,你们在东北方向的城郊,而我在市区西南角,赶过去最快也要半个小时,你们能等得住不?能等住我这就赶过去。她说愿意等,于是我一边嘱咐她们找个能躲雨的地方耐心等(开始下雨了),一边往那边赶路。后来接到她们一家三口之后,那女士说,她们怎么都叫不到车,无论是滴滴车还是出租车,出租车调度台给加30的空驶费都没车愿意来。我说那可能是下雨的缘故,车都忙不过来。问目的地的时候,她说要去个干净实惠的地方去吃饭,我就把她们带去了我常去吃饭的美食城,离的近,而且我也正好要带孩子一起去吃饭。因为同路,就把车停到了美食城的停车场。下车结车费的时候,她给了我两百,我说哪能要这么多,油费成本加辛苦费,你给我50就行了。她说她从来没遇到过带着这么小的孩子跑滴滴的,单身父亲带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辛苦工作谋生,就当是我可怜这个小孩……,出来旅游,遇到的都是唯利是图、坑人宰客的,你这师傅又守信用,又不宰客,难得一见。虽然被这样夸奖一番,心里很受用,但还是觉得收这么多钱不应该,执意不接受,但她执意塞到了车上,我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吃完饭,我还是觉得过意不去,就打电话给那位女士,问她们吃完饭没有,要去哪里我送你们一程。她们一家也刚在大门口,坐上车之后,我说,这几天如果要坐车,就打我电话,我一律免费接送,今天你们给那么多钱我实在过意不去。她说别那么放在心上,将心比心,那是你应得的,好人有好报……。但后来,她们却没有再叫我接送过,也许对她们来说,不需要回报的帮助,才是真正的帮助……
上面是让人感动的一段经历,但下面这件事,就有点让人“怒从心底起,恶向胆边生”了。有一次晚上21点左右,接到一个派单,两女一男一小孩。那段时间,市区很多路段在挖暖气管道以及拓宽整修马路,出于爱护车和舒适度,一般要跟乘客商量,尽量绕着好点的路走。有的人好说话,说怎么方便怎么来;有的人各色,说要走最近的路。我知道这种抄近路的人,是算计好了只花6块钱起步价的车费,Ta才不管你烂路对车的损害。这次就遇到这种人。更离谱的是,从辅路左躲右让(主路封闭施工,辅路上又停了很多车)走了很长一段路,本就很窝火,到了红绿灯路口,居然指挥我从辅路直接左转,我说这是违规的,只能右转过去再掉头,或者直行过去掉头再右转,那人说别人都这么走,你咋就不能……。我说别人是别人,我是我,别人没皮没脸违规无所谓,我有所谓;你要觉得绕路,我这会儿把单给你结了,然后把你送到地方,剩下的路费算我的。这下可好,那边就开启了无敌谩骂模式,我忍无可忍,就地停车,把他们赶下了车 。下车之后,其中的一个恶妇,居然踹了我的车头一脚,然后跑了……。爱车如命的我,当时那个怒火中烧,但又能怎样呢,顾忌到自己有孩子,对方也有孩子……。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恨意未消。
上面两则故事,作为我的亲身经历,之所以列举出来,是觉得它代表了当今社会的两类人,一种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另一种就是唯我独尊、皮糙肉厚。学者羽谈飞有一篇讨论中国人脸皮的文章,写的很实在,摘录一段:中国的做人文化都是教人丢掉羞涩的文化,并美其名曰“成熟”,也就是培养每个人如何做奴才又如何做主子的厚脸皮文化,修齐治平就是对厚脸皮文化最精髓的概括。因此,中国人一开始小的时候还有点羞涩,但到了成年后基本上都能恰到好处做到,站也威风凛凛,跪也波澜不惊,并且是,越老越不知羞涩了。一句话,国人是越活越离正常人越远了,但当所有人都如此这般厚脸皮时,偶尔遇到几个总是摆脱不了羞涩感的人,几乎都会齐齐惊呼“脸皮太薄”。如果这些这些脸皮太薄的人发出与所有厚脸皮不同的声音,又会遭遇齐齐惊呼“你太偏激”。在这国,终生都尚存羞涩感的薄脸皮有没有?当然有,譬如延安时期的王实味,譬如文革时期的林昭张志新,譬如锐意改革的耀邦书记,譬如今天的志永博士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知羞耻的薄脸皮。这就叫高贵的脸皮。
视自由为生命,贵在爱己之心;视平等为脸皮,贵在爱人之情。因为爱己,所以爱人,因为爱,所以才会有羞涩。羞涩的脸皮之所以高贵,就高贵在内心充满了爱。
在此,向那位心存善念,秉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青海籍女士致以敬意。但愿读这篇文章的人,时时能够检视自己的内心,女人是否活的问心无愧,男人是否活的顶天立地……
文:驰骋
2017年12月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