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路遥大师的《人生》,我就被“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张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饱含人生哲理的话给深深的吸引了。这本书,在我过去的人生岁月里,无数次引领着我前行的道路,成为我人生道路上一盏必不可少的指路明灯。
《人生》是当代作家路遥所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于1982年在《收货》杂志上发表,也是他的成名作。曾经被评选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小说一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讲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叙述了他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人生变化过程,展现了那个时代背景下艰难选择的悲剧。
《人生》一书给人最大的认同感便是那永远猜不到的明天。通篇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景物描写生动人心,时不时以旁白的角度对主人公的命运进行点评,却不知那是作者内心最深处的挣扎。整部小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饱满的人物形象,细致的景物描写,有很强的代入感,也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读者放佛亲身经历一般。尽管作者在结尾并没有给读者写出“高加林”人生的续集,但却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总是曲折坎坷,充满各种未知与挑战,只有时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艰辛与磨难。强如马云,也是在读了《人生》之后受到了启发,不甘于当时骑三轮车的现状,终于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了亿万富翁。
小说中,高加林的形象是如此的骄傲,倔强。他是一个不甘于命运的农民的儿子,尽管他从来也没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于是他拼命读书,为了就是不像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主人”。高考的失利给他带来了人生中的第一重打击,而后三年的民办教师的生涯总算是给他受伤的心灵带来了一丝安慰。这三年里,他既不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有时间继续学习,又使他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渴望。几年后,通过考试,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然而,这一切很快在“走后门”面前再次打碎,他再次恢复了那个他努力了前半生想要丢掉的身份“农民”。后来,借着叔父的名义,他不得不在“走后门”的方式下得到了县城记者的职位。此时的他感觉自己的人生再次被点燃了,他开始不满于现阶段的文盲恋人刘巧珍而转身投入黄亚萍的怀抱,也因此,他的第三次人生变故就此到来,“走后门”的事被人揭发,最终高加林又一次被打回了农村,此时的刘巧珍却因不想耽误他的前程嫁给了邻村的马拴。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属于高加林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这一次回到农村,他要面临的是没有心爱的人的安抚,最终又会是谁来抚慰他的伤痛?这些我们不得而知。但,正如故事中描绘的,人生无常,没有谁能知道自己的明天会发生什么?
故事中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美丽、善良,虽然她没有文化,但对高加林这个“文化人”的爱却是纯粹的。当高加林被下了教师的头衔,正自潦倒失意时,她甚至放出豪言“咱们两个一搭里过!你在家里盛着,我给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正是她的爱,给高加林精神带来了慰藉,让高加林度过了人生最低谷的时期。尽管高加林不甘于现状,但却又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所以,当他再次离开农村,回到县城,再次遇到他曾经的知己——黄亚萍的时候,这一切变了。与刘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优秀的,她有学识,有见地,但是她对高加林的爱是物质,她不能为了爱情而去嫁给一个农民,因为她一辈子吃不了那么多苦。当高加林再次回到县城,参加了工作,那个对于她来说最大的障碍已经不复存在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加林跟克南之间的天平重又倾斜向了加林。与巧珍无私的爱比起来,黄亚萍的爱显得那样的霸道,当这一刻来临之际,她毫无保留的向加林倾诉了自己的爱。这对于高加林来说是一种艰难的抉择,一方面黄亚萍确实跟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她们有着相同的知识背景,有着同样深度的精神层面;可另一方面,巧珍的温柔体贴也同样让他难以忘怀。终于,加林用自己的前程说服了自己,放弃了巧珍,准备跟黄亚萍共同携手迎接他一生命运的转折点。在他的预想中,这是一个多么撕心裂肺的场面,但是想来,他还是低估了巧珍对他的爱,“我爱你,在你落魄的时候我会给予你关怀,在你辉煌的时候我转身离开。”这或许才是巧珍内心深处最想对加林说的话吧!她不仅没有责怪高加林,反而担心起了他的未来生活。这一幕,感动的无数的读者,巧珍也用她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对加林的爱是多么的无私。
从读者的层面上来看,加林无疑是个背叛爱情的骗子,对于他的结局甚至是没有丝毫同情。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样子。你能想象一名从事记者工作,整体接触高官文人的这么一个人去跟一个大字不识一个,每天只会念叨家里母猪下了几只崽,村子里井坏了又修好了的农村妇女去过一辈子吗?我想换做是任何一个人也是不愿意的。
爱情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现实的,它不只是两个人简单的相濡以沫,更需要精神与物质上的外部条件来给它添颜画色。在刘巧珍刚向高加林袒露心扉的时候,高加林就已经察觉到两人之间的差距,甚至若不是巧珍的主动,那么高傲如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跟一个农村女人走到一起。只是,巧珍出现的时机太对了,那时的他是如此的落魄无助,而她又是那么的温柔得体又不失豪爽,所以高加林接受了刘巧珍,他们顺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后来,他走出了困顿,又在此时发现了更好地选择,又立马做出抉择,放弃刘巧珍。人生的跌宕起伏在作者的笔下是如此的淋漓尽致,美好又不失人性。
故事中的高加林何尝不是作者自身的影射,那个年代,中国的户籍制度清晰地将公民分为农业户口跟非农业户口,从而形成了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地理景观,与此同时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生存方式、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由此导致了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差异,城乡差别。而高加林在面对人生岔路时,做出的抉择才是属于那个时代最正确的标准。我曾经反问过自己,如果我设身处地的面临与高加林同样的选择时,我会如何选择,什么才是最正确的选择,结果显而易见。
事上很多事本就没有对错之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前提条件下都会有不同的选择标准。人生这道选择题从来没有固定选项,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勉强去追求所谓的正确答案往往得到的不会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不管如何选择,一定要坚守本心,切记不可半途而废,得陇望蜀,从而丧失对自我的约束。
生活在这个自由民主的时代,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在我们身上没有旧社会体制的各种条条框框。恋爱自由、工作自由的我们,再不必受到身份以及地域的限制,但同时,我们的人生也就更加的充满着选择与不确定性。没有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也同样会面临高加林那样,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刻,但这一切都是需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的。
人生就像是一片大草原,上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杂草,想要不断前进就必须不停地割去杂草,开辟出属于你的道路,这途中或许会有令你驻足不前的美丽花朵,也会有甘甜清澈的泉水让你依依不舍,但无论何时何地,请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那就是走出这片草原,到达彼岸。尤其是刚踏上生活道路的年轻人,很容易被一些沿途风景所吸引,沉浸在美好的幻想当中。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我们在人生这片大草原上,应该认清方向,披荆斩棘,无畏险阻,奋勇向前。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长春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