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这个世界,而后爱它
社交天性下,人难免会产生孤独。午睡后,橘色的阳光照在身上时的那种寂静,人山车海也抵挡不了的情绪如潮水般涌来,再美的画面也会令人心生寂寞。但孤独真的只会令人伤感吗?
“英国最有文学才华”的精神医生、英国皇家精神医学院成员安东尼·斯托尔通过深入剖析康德、维特根斯坦等天才的精神世界,为大家阐释了孤独的本质。今天,我将从以下3个方面为大家解读这本心理学著作---《孤独:回归自我》
一、 孤独的人会幸福吗?
孤独的产生源自于亲密关系的缺失,但是亲密关系并不是所有幸福的来源。作者提出了两点获得幸福的途径。
1、广泛的社交关系
2、实现自我价值
艾萨克·牛顿一生未娶,甚至朋友也没有几个。牛顿为了钻研学术,甚至连餐桌都没上过几次。但是孤独一生的牛顿,却表示自己能从钻研中获得充分的幸福,这都源自于自我价值的充分发挥。
作者提出,工作与兴趣都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二、孤独的本质是什么?
1、孤独是个人选择。
对于牛顿、笛卡尔、康德等天才来说,虽然亲密关系能够获得幸福,但是这却会花费他们太多的精力。但同样,如同爱因斯坦等人,也能两者兼顾,这完全是个人的选择。
2、孤独是能力的体现
一个人幼年时,在母亲足够的陪伴下学会独处,才能够拥有充足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是一个人能否享受孤独的根本条件。
因此孤独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没有安全感的人,很难再孤独中专注。
三、孤独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1、激发想象力
孩子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从而使自己的注意力转向想象。因此这种孩子的想象力会更加发达。
同时,牢狱之灾也很容易激发想象力,哲学家波伊提乌斯就在狱中作出了名垂千古的《哲学的慰藉》
2、排出负面情绪
当一个人说:让我静静的时候,其实就在感受孤独。
3、思想的梳理
1)意淫
这并不是贬义,而是一种对需求的梳理,当人们疾世愤俗是,总会抱怨一句,这便是对需求梳理的通常表现。
2)睡眠
大脑中的脑脊液在睡眠时,能排出白天产生的“废物”,使得大脑焕然一新。同时睡眠
3)留白
在查询资料,获取信息之后,留给自己一些空白期,来仔细思考一下,整合自己的想法。
4)祈祷
信仰是一个人精神的寄托,而不是对世界的认知。即使爱因斯坦也相信上帝的存在,但并没有阻碍他对科学进步的贡献。当一个人在祈祷时,内心会归于平静,享受孤独。
人的一生,亲密与孤独总是相伴而行,不同的人会有自己的主导,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
今天的解读就到这里,关注简读BOOK,每天3分钟,解读一本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