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反复比对在申报的精品课程,发现自己在此有多处不足,细想之后,发现应是精力投入不足所致。一名教师,因为一些所谓行政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其他所谓研究占用(但方向不专一)导致一个课,并没有拿出最精彩的一面来示人。甚至自己感觉有多处不足,问题显然有些不能轻易原谅自己。
于是,想来想去,就觉得作为一名老师来讲,不一定用开什么多大眼界来说事儿,而应该用自己专心做了那些来论其短长。
因为专心则一定程度上代表技长,反之,如果精力分散,游走在各种事情上,看似经历丰富实则在做着一些丢西瓜捡芝麻的事儿,特别是教师,把课丢开,其他研究再好也是不足以道的。而一名把精力专心用于课堂之上,灵活自如以课堂为半径画一个自己专心投入,持续深耕的圆圈,这一个定位还是很重要的。这一定强过各种摇摆,什么也做但如同如同漂浮一样,还以为自己多了眼界。
专心于一事,业精于一技,它不香吗?关键是我们总是似乎太精明了,觉得谁要是专心于一件公家的事儿投入大了似乎总也不值当,算计来算计去,既不肯投入于最应该深沉的那一事儿,也没有放开自己的眼光,去开脱更广泛些的视野,于是在有些老师同事身上,多有人成为了混着的人,自己既说不明白发展出了啥专长,也眼界放在了跟前不远处。
但相比较开了眼界,导致自己并不肯把精力独放一处,安居一隅专心于一事来讲,我想宁愿就做那个眼光窄些,但可以静静做些喜欢的业务事儿的那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