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不必更好,也很好》之想改变自己的人,大都死在这三条上

《你不必更好,也很好》之想改变自己的人,大都死在这三条上

作者: 爱到最深是陪伴 | 来源:发表于2020-05-15 22:34 被阅读0次

    很多人,想改变而不能,想行动却做不到,总是患得患失、瞻前顾后、障碍重重。

    我认为,这种困难当然是存在的: 一个人从有想改变自己和生活的想法,到付诸行动之间,的确隔着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自己。阻止我们改变的最大敌人,正是我们自己。如果逾越不了自己内心的这三关,谈不上“真正的改变”。

    1.你,害怕改变后的自己不被他人接纳

    想变,从来都是一种很个人的、很本能的自我想法。你周围的人是否欢迎或者接受你的改变呢?不一定。如果你的改变还动了别人的奶酪,你就不得不站在那个人的对立面了吧。

    一方面想要改变自己,做出新的选择,调整自己的生活,以新面貌或一直被隐藏的真实自我示人;但另一方面又害怕改变后的自己、做出了新选择的自己、表明了真实想法的自己会被别人拒绝,得不到理解和接纳,于是久久无法下定改变的决心。

    一个人想要自我改变时,一定要自己周围的世界保持原样,是不可能的。

    你变了,你的世界也会随之改变。曾经喜欢你的人或许会不再喜欢你,曾经属于你的机会或许会消失;但曾经不喜欢你的人或许会因为你的改变而喜欢你,曾经不属于你的机会或许因为你的改变而成了你的机会。

    我们的旧世界会破碎,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新的世界。所以改变一定会伴随部分的不接纳、不理解、离开和断裂,认清这个真相才有可能克服你给自己制造的无法逾越的畏惧。

    2.你,离不开惯性的旧模式,又害怕改变后的不适感

    有时候,我们会对自己说,我一定不要现在的生活,我一定要改变自己!发出这样的宣言后,我们又躺回原地蒙蔽双眼,继续过着那个自己号称一定要“抛弃”的旧生活。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旧生活”里面有我们的安全感,虽然生活不那么好,可是它充满了熟悉的气息,让我们感到安全。在这种滚动了几十年的惯性里,想要做出改变,的确需要你有主动的觉察,并且要拿出力量和勇气。

    有的人发觉自己几十年——从小时候到现在三十多了,都是活在父母的指责里,所以自己的价值感很低,做什么都喜欢和别人比,想要得到他人的赞许,所以无法表露自己的真实意愿,为自己而活。

    心里叫着:“我想要改变这样的自己。 ”但是实施困难,原因相当一部分恰恰来自于,你的自我有一部分“舍不得”离开那个“讨好父母的你”。考完试背着书包拿着一百分的考卷大汗淋漓地跑回家,只为看到父亲或者母亲赞许地点一下头,回报你一个笑意的那个童年的你,你舍不得放下他。

    活在潜意识形成的模式里,活在那样的一种惯性里,虽然有缺失、有创伤,却是你习惯了的,是属于你的、一种有安全感的生活。

    糟糕的婚姻也是如此。有的人很不喜欢在婚姻里已经没有底线的自己,想要改变早已变了味的婚姻,做出一个最终的处理,可是一拖就是十年,还拿小孩当作自己无法改变的挡箭牌。

    其实,“我” 这个词对于伤痛或者创伤,会有惯性的眷恋。因为你熟悉了这种伤痛、屈辱和创伤的体验,即使你改变的心愿能即刻得到满足,给你换一个新的世界,你的本能里还是会有恐惧。

    也就是说,过去的生活里虽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不好的感受,但是这些不好也汇聚成了一种熟悉的味道和模式,给予你某种安全感,增强你照旧下去的惯性,让你产生一种你或许 察觉不到的想法:“ 旧的、熟悉的即便不好,也好过新的、未知的世界。”

    这种想法在你的潜意识里不断循环发挥作用,所以你的一部分自我想要改变,改变令人不满意的生活,停止重复那些不好的体验和创伤,但你的另一部分自我却一直在说“不要改变,一切照旧才是最好、最安全的"。

    所以要察觉那一部分的自己,不要因为觉得那个自己太软弱、太不勇敢,就逃避他、掩盖他。

    我的一个来访者在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后,找到我咨询。

    她说:“ 我离婚的时候很干脆就离了,是我主动提的,可是我觉得我很难适应现在的生活。最近当我每天一个人回到家,我就很茫然,也很孤独,我甚至怀疑我的改变和决定是不是错了。

    我们进行了几次咨询,一个多月后的她走过了那个“改变不适期”,判若两人,焕然一新。

    心理咨询当然发挥了作用,但是人都有走过“改变不适期”的本能力量。如果遇到了挑战,这种自我强大的力量会被激发出来。

    走出旧的、熟悉的生活模式或者思维模式,我们因为停止了惯性的生活、离开了有安全感的环境,肯定会有不适感、痛苦感,这绝对会是一段难熬的时期,但不代表你没有力量走过去。

    人的意识是很神奇的。如果你其实对改变旧生活、走向未知的恐惧真的特别大,不管你怎么对自己掩饰,让自己察觉不到那种恐惧及对过去的留恋,你的意识还是会自动生成各种阻止你改变的“合理化”理由,让你“合理地”无法做出改变,以满足你内心“停留在过去”的愿望。

    所以我们常说要看到自己的真相。对于改变,尤其如此。

    “你真的想改变旧的生活和你自己了吗?你真的能够告别这种旧模式下你熟悉的安全感吗?你对未知真的做好准备了吗,还是其实充满了畏惧和惶恐?”不回答这些问题,你的一部分自我就会不断阻止你改变。

    3.你说的“改变”,其实都是在期待别人改变

    如果你口中的改变,说来说去其实是别人的改变,那么你和你说的“改变”之间,就不仅仅隔着你的思想和行动之间的距离,还隔着你和另一个人的距离。他人即地狱,所以这几乎是不可逾越的距离。

    “我特别不满意我的生活、我的婚姻,可是我和我老公说了很多次了,我跟他谈心,我跟他讲道理,我也跟他讲后果,我试过威胁他,我甚至也提过离婚,但是他都无动于衷。他就是每天晚上都要玩到三更半夜回来,回来还要抓着手机和别人搞暧昧,我觉得我真是对这种状态忍无可忍了。很难受,很想改变。可是怎么改变呢? "

    我可以感受到她对生活强烈的不满,以及那种煎熬的心境,可是她说的“改变”,其实不是自己的改变,而是深切期待着别人的改变,期待着自己的生活不费吹灰之力地变好。——期待伴侣改变、 期待父母改变、期待领导改变,甚至期待社会改变。

    改变从来都是痛苦的、不适的、要付出代价的、充满考验的。为了回避痛苦和不适,寄希望于“如果别人改变了,我们就不用改变”,这是很多人贪图简便的真实想法。

    可惜大家都这样想,那么谁也不会去改变。于是不好的关系继续纠缠在一起,大家都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起难受, 人生倏地一下就过去了。

    这样活也不是不可以,看你想要怎样的人生。不过,不畏惧那种改变的痛苦的人,就是可以活得自由潇洒,就是可以拥有自己的人生。我们称这样的人为“强大的人”。这是另一种活法。

    这也是公平的。在我看来,这个人承受了改变的痛苦,付出了取舍的代价,告别了给予自己安全感的旧生活,顶住了不被他人接纳的孤独,给自己力量,坚持走下去,最终形成了新的自己和人生。——有付出、有收获,很公平。

    改变并不是谁一定可以, 谁一定不可以, 或者谁拿了“改变”这个队伍里靠前的号码牌就能轻而易举做到。它对谁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需要你跨越自己内心的关卡,需要你移除自己设置在那里的阻碍。

    当我们说到“改变”,好消息和坏消息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你决定了你改变的想法和付诸行动之间,有多远的距离。”

    4.结语

    人的脑袋里面总是有很多种声音。每天起床,你做与不做,改与不改,都会有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我们需要去思考,有意识地整理,搞清哪些声音是你自己的,哪些声音是他人的、社会的、原生家庭的,哪些声音是在你内心深处回响了很久、一直召唤你去面对的。你需要将这些声音整合,最后将大脑里杂乱无章的声音渐渐变成一种强有力的声音,让其他的都成为渐渐微弱的背景音。如此你的力量就不再被“ 做还是不做”的自我争斗消耗,而是指向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从而做出你的改变,有意识地定制你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不必更好,也很好》之想改变自己的人,大都死在这三条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hk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