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爷爷辈”的书

读“爷爷辈”的书

作者: m末子m | 来源:发表于2019-05-02 11:28 被阅读0次
    读“爷爷辈”的书

    “要读爷爷辈的书”,这是舶来的观点。习主席说,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其中“读好书”便是指读经典,也就是“爷爷辈”的书。

    书籍是有辈份的,四书五经都是爷爷辈的书,它们是经典中的经典,精华中的精华。 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而且,它的意义和价值是永久性的。什么叫“经 ”?经就是恒常,叫经常;什么是“典”?典就是模范,叫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 虽然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很多信息、技能的书籍浩如烟海,但其中有很多都是垃圾。再科普一下: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礼》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4.35本,韩国是11本,日本是40本,美国是50本,俄罗斯是55本。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智慧,这要比钱和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经典遍布各个历史时期。所以,作为华夏子孙都有学习和传承文化经典的责任,让我们的孩子了解我们的历史,从古籍经典中获取智慧和力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经典千百年来口口相授流传,永远都不会过时,而且放之四海而皆准。以《易经》为例,它最早是用来卜卦的,其实它是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言,《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它是大道至简,久久归一;化万变为不变,以不变应万变。比如说,白天黑夜、四季更替;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否极泰来等。是变化的,又是不变的,有一种辩证的关系,因为《易经》完全是根据自然发展起来的系统,古人知道向自然学习,顺应自然,这无疑是最大的智慧。

    当然,受时代、环境、背景、个人思想阅历的限制,经典也存在局限性。例如《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同时也是一部清朝没落贵族的衰亡史。里面有一句著名的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书里以此为基调,塑造了一群以“金陵十二钗”为主的卓尔不凡的女子,写了她们的美丽、才情与智慧。它是封建社会的巅峰之作,完全不同于潘金莲、扈三娘、貂蝉这些人物形象。贾宝玉则是那双发现美的眼睛,他讨厌科考,厌倦官场,宁愿吃脂粉、睡暖阁,沉醉在女儿乡里,实际这正是他对封建社会的一种反抗。这群超凡脱俗的女子最终逃不脱封建礼教的桎梏,命运一个比一个悲惨,也体现了作者的局限性。所以,读经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浮躁,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精神极度游离与迷茫。就像拆房子,急急忙忙把古典的东西推翻了,可新的东西还没建立起来,人们的精神该何处安放?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幸福?人们开始产生对人生意义、人生追求、为何而活进行思考,同时产生种种困惑!正如明•洪应明的《菜根谭》所揭示,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运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再比如,山河大地已属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经典是古人对生活、经验、智慧的总结,阐释了生命中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而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历史、记住传统、经历人类的苦难、走过风雨的过程;阅读经典也是人类认识自我、了解历史的一种方式;有了历史才有了根基,而有了根基人才可能活得自信而踏实。

    阅读经典,在于读出思想,读出人类思想的源头,从经典中找寻答案、激发智慧,以探求解决人类当下问题的真正出路。老子说,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无用就是有用,有用就是无用。例如;杯子、房子、坛子,它们中间都是空的,可谓“无用”,但正因为中间是空的,才可以“装下”东西,又可谓有用。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可能互相转化。例如写文章,不写的部分就是要说的部分;好的文章言在此而意在彼,没有说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如蓝天之广阔,才能让人浮想联翩;大海之浩瀚,令人心情激荡。只有留出的空间越大,才能引发人更多的感悟,所以,经典告诉你“道”,而不是“器”。

    儒家曾子在所著的《大学》中讲述修身养性时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亦同此理。经典就是种子一样的东西,它具有种子的力量,在人心中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像一盏心灯,照亮那些思想迷蒙的“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爷爷辈”的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hn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