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女人做了男人的附属品和生育的机器,那这一生又有何意义?
幸福千篇一律,悲哀却各有不同。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同村的。女人年龄大概40多岁,她丈夫年龄跟她相仿也是同村的。和大多数农村家庭一样过着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不一样的是女人在家的话语权。
![](https://img.haomeiwen.com/i7037790/f676552a8c0e63e1.jpg)
女人可以没有经济来源,但是一定要独立,至少思想要独立。事情是这样的。女人的父亲去世了,于是还在外工作的男人带着女人回到了老家为父亲料理后世。在那个偏远的19线小镇上流传着这样的风俗——死去的人在下葬的前一晚上会举行追悼会,来表示送死去的人最后一程。于是这晚相对会比较热闹,会举行敲锣打鼓和诵经超度之类的迷信活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7037790/5777a119a402a310.jpg)
前提是得花钱请人办这些事,在那个面子很重要的小镇,相对有钱的会把这件事办得很大,做到乡里乡亲都知道,让大家知道自己是个孝子,没钱的也会简单办一下,但是不做的还是相对较少。而恰巧男人经济条件也还可以,但是那是男人所挣的钱。女人想花只能是去拿,而有时候还得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7037790/620710c304a64b3d.jpeg)
女人如果想拿钱去办这样一件看似尽孝而实际上也是撑面子的一件事的时候,唯一的办法是向自己的男人伸手。可偏偏男人并没有同意。于是不管怎样的哭,怎样的闹结果它就是那么的残酷和无情。就是这个一票否决权,深深地镂刻在我心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7037790/4f5553c0205aae3d.jpg)
一开始听到这个故事是不太相信并为之震惊的,可仔细想想那个时代的人,尤其是出生在农村的人又可以理解了。一方面是书读得较少,大多数小学都没有毕业,另一方面是婚姻靠说媒。并没有太多的自由恋爱。于是大部分女人在结完婚生完孩子之后,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很少提出离婚,也愿意隐忍并逐渐失去自我,成为家庭的牺牲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7037790/0cfaefc5ccb3f3a1.jpeg)
对于女性而言确实要比男性更加不容易,尤其当代女性同胞。有一颗事业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结婚生育等对女性都太不友好。因为在家庭和事业中如果真的要去做抉择,真的很难。不论是失去那一方,这牺牲都是巨大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037790/7bc10dc0a053485c.jpg)
幸福本就是一种能力,当然牺牲事物在家庭中能获得幸福的女人也是一种能力。全看一个人如何更好地去拥有和把控它,幸福千篇一律,悲哀背后却是一颗完全丢失了自己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