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忆川堂的面

忆川堂的面

作者: 樾荫清 | 来源:发表于2016-03-09 22:22 被阅读0次

茶香坊算得上嘉兴的偏僻地带了,公交车极少,多是厂房和一片新开发的居民小区。居民的入住率似乎也不大高,商业区不过是沿着十字路口开着三两家超市,几家杂货店,还有一些餐馆。晚上倒热闹些,有摆摊的小贩,有跳广场舞的大妈,吆喝声与音响声充斥着这个白日间非常安静的小区。

由于远离市区,一些日用品便常去茶香坊买,吃腻了食堂的饭,也是去茶香坊换换口味。使我印象深刻的不过摆摊的米线、阿三饭店家的菜以及忆川堂的面。米线须得起的老早,又是冲了南陵桂林米线的味儿方使我念念不忘。阿三饭店不适合一个人吃,兼之味道虽不赖,可也说不出哪里好来,故在此不做赘述。真正让我无法忘怀的只有忆川堂的面。

忆川堂面馆是我进恒威摸约半年后才开的张。门面十分简陋,只摆了五张堂桌,外面三口锅,一口煮面,一口炒菜,还有一口装了臊子,以及一个小小的碗柜并一个不怎么用到的冰箱。这便是忆川堂面馆的全部摆设了。下厨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妇女,她的公公婆婆也会帮忙收拾桌子洗洗碗。

第一次去忆川堂吃的是粉,我自持食量大,能吃辣,点了个大份加重辣的牛肉粉。等粉上桌了才觉得后悔,一来份量太足了,二来这个粉是我不爱吃的红薯粉。待吃了一口,更是眉毛都挤一块儿了,实在太辣,虽然我嗜辣,且这辣椒也很对我胃口,但辣度实在受不了,加多少醋都难以消去。只得勉强吃了三分之一匆匆走人了。

后来去就都是吃面了,中份的中辣的面。深红浓稠的辣子汤盛在粉花绿纹的白瓷碗里,耐嚼入味的高筋面上铺满酸菜,其间缀着几颗青菜,藏着几块牛肉,再撒上一勺香葱,一把香菜。暗红翠绿分外诱人,这是一种属于食物的绝妙搭配。酸辣辛香的味儿刺激着人的味蕾,口中不免分泌唾液,胃口大开。

吃的时候面得多沾点辣子油,卷点酸菜香菜小葱,再夹块牛肉一齐送入口中。牛肉的鲜美,面条的筋道,酸菜的酸咸,汤汁的劲辣全部在嘴巴里迸发开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人不舍停箸,即使吃完了也要就着那极辣的汤碗舀两筷子。

待放下筷子的时候已然唇色鲜红,香汗淋漓,有人说吃辣是最好的润唇膏,深以为然!

付了钱,拎着包走出弥漫着香辣味店堂,回头看看在捡煤渣的老板娘。走在茶香坊的街道上吹吹风,散散辣意,偶尔嚼两粒口香糖清清嘴里的酸辣味儿,妄想着保持淑女形象。道旁的樟树随风摇动着枝叶,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赶向自己的目的地,对面的广场舞大妈们逐渐喧嚣起来,天上那抹淡淡的新月只是静静地,寂寞一整夜。

相关文章

  • 忆川堂的面

    茶香坊算得上嘉兴的偏僻地带了,公交车极少,多是厂房和一片新开发的居民小区。居民的入住率似乎也不大高,商业区不过是沿...

  • 美食记.拌川小记

    开单生好面,堂试味儿仙。 原料烹烹熟,多材搅搅鲜。 口尝微食物,袋出几文钱。 荤素成新式,难不忆拌川。 (平水韵)...

  • 端午情思

    粽子飘香岁月长,儿孙八面聚一堂,举杯不忘谈旧事,几人依在忆忧伤?

  • 面.忆

    面在我的记忆中,并不算正餐。因为我是南方人,南方人的主食是大米,所以我们家一天三顿米饭。 十里不同俗,一处一乡风,...

  • 忆,小川。

    那一把颀长的佩剑至今还立在 蒙家军出征的地方,人却消失了 把混乱的厮杀和呐喊 把长剑和勾乾交接的音响 留给蒙恬苦苦...

  • 忘川忆

    忘川河旁忆前尘,刻骨铭心思伊人。 惟愿来世相邂逅,愿在忘川等千年。

  • 忆浅川

    小四,是那个热衷悲剧的作家。他曾经创作的小时代,受到过无数人的批评及冷眼,而这次,他,成功了。 立夏,那个永远对别...

  • 金忆川

    米兰和其他孩子在河流上比赛。比什么呢?谁先游到对岸吗?和伙伴们齐心协力划着小船比团结吗?不,当然不是…… 米兰撑着...

  • 忆忘川

    一座桥,名为奈何 一条河,名为忘川 三生石畔,昔人仍旧 忘川桥下,犹见故人

  • 忆川西游

    时维十月,忆自深秋。 路川西环游五日,虽艰其犹未悔。 发三秋而入川,梦多时以达愿。 乘风三千里以归途,宿醉万年景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忆川堂的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kt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