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朱逸森于1993年为《契诃夫小说全集》(上海译文出版社,汝龙译)作的“前言”的摘要。
安东·巴普洛维奇·契诃夫
1860年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
他的祖先是农奴。1841年,其祖父赎取了本人及家属的人身自由。其父起初是一名伙计,后来自己开了一家杂货铺。严厉的父亲常令儿子站柜台做买卖,所以契诃夫回忆说他“没有童年”。
1876年其父破产,前往莫斯科当伙计,不久家人相继迁居莫斯科,只留下契诃夫在故乡继续求学,度过了艰辛的三年。
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学习。
1884年,大学毕业后在伏斯克列辛斯克和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农民、地主、官吏、教员等各式人物。
1880年,幽默刊物《蜻蜓》发表契诃夫的两篇处女作:短篇小说《写给有学问的邻居的信》和幽默小品《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等作品里最常遇见的是什么?》。这是契诃夫文学生涯 的开端。涉世未深和迫于生计的契诃夫发表了不少仅供消遣解闷的滑稽故事,《在理发店里》《不平的镜子》《外科手术》等便是这类作品。
1883年起,以契洪特为笔名,写下了许多优秀短篇反映俄国社会的荒谬怪诞和劳苦大众的苦难哀伤,如《一个文官的死》《胖子和瘦子》《变色龙》《凶犯》《普利希别耶夫军士》《苦恼》《万卡》等都是传世佳作。
1888年获俄国皇家科学院的“普希金奖金”。
1890年4月,身体羸弱的契诃夫去萨哈林岛(库页岛)考察。在岛上,目睹了一座人间地狱,目睹野蛮、痛苦和灾难的种种极端表现。此行在契诃夫的后半生起了重大作用,提高了他的思想认识,深化了他的创作意境。契诃夫开始纠正自己不问政治的倾向,说:“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我至少需要一点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点点也好。”正是这时契诃夫写出了中篇《第六病室》,将沙俄影射为一座阴森的监狱。
1892年,在梅里霍沃购置庄园并定居。
1898年起,因病情加剧,迁居黑海南岸的雅尔塔。
1901年,同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员奥尔迦·克尼碧尔结婚。
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初止,契诃夫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热心公益、赈灾济贫、资助进步人士。事实表明,随着当时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契诃夫的民主主义立场和思想越来越坚定。
契诃夫的小说、戏剧创作进入全盛时期,中短篇涉及社会生活中许多重大问题。
1904年6月,病情恶化,在气质陪伴下,前往德国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于该地逝世,享年四十四岁。
契诃夫创造的抒情心理小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