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常回家看看
【水调歌头•常回家看看】
寒士俱欢笑,广厦万千新①。
肉身魂魄飞梦②,芳草⑤觅浮云。
乱絮粘阳春意,旧锁青苔废弃。新锁霸溪门。
犬吠满池影,鱼守绿波深。
少年月,低浅照,忆千寻③。
老天不老④,何事空妒绿罗裙⑤?
昔泰山归心女,起太公家风雨⑥。莫道遣朱轮⑦。
故里花檐翘,双燕已归邻。
创作思路
虽然现在的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杜甫身在成都草堂时的梦想。昔日“寒士俱欢笑”,尤其是在都市,“广厦万千新”。可是,却面临着社会的一大矛盾和遗憾之一:“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放不了肉身”。
又到了“乱絮粘阳春意”时,老家的祖屋基本上“旧锁青苔废弃”。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南方,即便有传统的冬暖夏凉的祖屋,比如客家地区的围龙屋。可是,基本上除了祭祀祖宗的大堂,围屋上昔日热闹的一户户人家早已不见踪影,一个个都赶时髦去建千篇一律的小洋房,就连小洋房也常落得“新锁霸溪门”的下场。
还有谁在老家呢?以前“犬吠满池影”,是因为在围屋晒谷坪上到处是玩闹的孩子、讲故事的老人和闲谈的大人;现在“犬吠满池影”,只能是风吹起的人头高杂草的倒影吸引狗狗的注意力了吧。钓鱼人的踪影也难觅了,只有“鱼守绿波深”。
老家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何况,现在交通发达,老人若想儿孙了,坐个车或打个飞的就来了啊。
可毕竟老家还有儿时的记忆。然而,那“少年月”也不像以前那样高高悬挂了,怎么看都是“低浅照”。确实,长大后感觉小时候看到的东西全部都在无限大缩小。还有什么可在意的呢?
若“忆千寻”,儿时的对某个男孩或女孩的朦胧感情亦随芳草和绿萝裙远去。除了家乡的狗狗和池中的鱼,没有几个人自动自发,不外出去追求物质生活了。
古代有传说,泰山的女儿要想回家,要呼风唤雨,可是会刮到姜太公家的房子而惴惴不安。
如今更多的人是怀着功成名就的“朱轮”梦想外出,不衣锦还乡誓不回家,虽然现代交通发达,也不会像泰山女一样担心伤害到他人,但是归家的路已成为了漫漫长路。
日本盐野米松在《树之生命木之心》一书便提到:
宫殿木匠师傅带着徒弟,看到栋梁就会说,“你知道为什么佛塔和大殿的檐子会那样翘吗?那是中国人的思想,是从敬畏天帝的态度来的。你看,翘起来的檐子就好像是鸟的翅膀,表现的是在天空中展翅飞翔的意思。”
“故里花檐翘,双燕已归邻”,为何还不常回家看看呢?为何不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多回老家看看呢?
有一种悲哀叫做我所弃,人所用。彼之蜜糖,吾之砒霜。优秀传统文化的断层难道只能在海外延续吗?
是该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对待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了!
笺 注
①寒士俱欢笑,广厦万千新:源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肉身魂魄飞梦:源自“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放不了肉身”的无奈。
③千寻:指爱情。记住了千寻就是记住了爱情,记住了过去,记住了你最珍贵的东西。 源自《千与千寻》中锅炉爷爷说:“千寻,真好。爱情的力量。”
④绿罗裙、芳草:皆指所念之人。源自五代·牛希济的《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⑤老天不老:反用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代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倘若上天也有感情,也会随着岁月蹉跎而老去的,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不老的老天就是无情天。
⑥泰山归心女,起太公家风雨:源自《搜神记》卷四《灌坛令当道》。全文如下:文王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一妇人,甚丽,当道而哭。问其故。曰:“吾泰山之女,嫁为东海妇,欲归,今为灌坛令当道有德,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疾雨,大风疾雨,是毁其德也。”文王觉,召太公问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太公望即吕尚,也就是姜太公。
⑦朱轮:源自《汉书·李寻传》:“将军一门九侯,二十朱轮, 汉 兴以来,臣子贵盛,未尝至此。” 本指禄至二千石之官,此处借指衣锦还乡。
备 注
水调歌头•常回家看看1、此诗词押中华新韵,毕竟新时代需要使用一些新词汇。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格式填词。并已通过“诗词吾爱网”的在线检测。
水调歌头•常回家看看2、图源自网络。
3、以上的解读是在写诗时的所思所想。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欢上中华古典诗词;二是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忆时能够看懂自己所写的诗词。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诗词世界的读者可忽略不看。
4、不过,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启示,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从多个出发点进行解读,或许这正是写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5、以诗史,记录生活的痕迹,见证蜕变的年代。
6、诗人华兹华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诗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开心的人的更加快乐,好让白天的阳光更明媚;教导年幼者及各年龄层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会真正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让他们在行动和心灵上更有德性。这就是它们的职责,我相信在我们作古多年后,它们仍会忠实地完成这个使命。”——以此共勉。
7、生活还有中华诗词这个心理医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