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梁漱溟先生,最后一个儒家,知行合一,用毕生去实现他的理想。
2.英语学习一定要超越英语自身,并且不要把自己的母语和英语对立来看,中国英语教育中过多的强调了中文与英文的不同,甚至有部分论调是西方月亮更圆,我不认同,这很有可能是对自己文化了解不深,没有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中文不好,英文也不好的是废人;
中文好,英文却差强人意的,也算是各国人;可现在徒增了一些英文和中文不行的人,不能称为世界公民。
3.三军被夺率有外部的因素,外部世界如何变化?个人是没有能力去控制的,但是皮肤的志向是在自己是内部因素,完全可以去控制的,多了也就算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用现在流行时髦的语言说就是如果不能去改变这个糟糕的世界,但是一定不能被这个糟糕的世界所改变。
想想我们做英语教育的人,部分人已经毫无志向可言,以前至少还是帮助学子们参加考试,之后出国去看更大的世界,现在完全完为国内考试服务,从小升初开始,一直到考研的军备竞赛,学生学的东西对于他们未来语言习惯的养成与运用,其他的积极作用非常有限,但令我非常感动的是,这两天很多中学英语老师都在为自己班上的孩子领取新闻月卡,这充分说明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中很多人早已开始反思,早已厌恶应试教育,早已开始行动,他们肩扛了黑暗的匣门,让人们走到光明中去。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核心是士人精神,他们肩负着文化风骨的传承,在过去的每一个时代,他们都在以一己之力对抗着滑向庸俗的乡愿文化。何为士人?逆着风,举着火炬,在冷雨泥泞中行进,凭一口气,点一盏灯,虽千万人吾往矣。
正是又有了这群人,社会进化中,总是在螺旋上升。正是有了这群世人 被弃之无用的东西,才能在某个暗夜透出微光。正是有这些人,树立了自律的榜样,也从此指出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
学无用的英文,做自由的灵魂。
德不孤,必有邻。
The end is always good;if it's not good,it is not the end.
反思:中文永远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越学习英文,越了解中文,也更加明白包容,交流的重要性。不搞语言对立,其本质都是人对世界认识的媒介,而我们又共享这个世界,所以和光同尘,我们是自己的,也是世界的。
在高中教学不到一年,深刻地感受到应试教育的弊端,种种矛盾,但我依旧相信中道,取之平衡是可以的,最重要的,关于语言习惯的养成和运用一定是得慢慢培养起来的,而这恰好对成绩的提高是有质的飞跃的提高的。
没有很多期待,只是希望他们在想到英语时候,更多的是好奇,尝试,探险,去看世界,去了解周遭,而不是苦大仇深地记恨单词语法。而要让他们明白这一点,也并非一朝一夕,但我相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see what I can do in the future🤣
其实我觉得自己也有在慢慢变化,打心眼里我很激动,兴奋,同时又有一点小紧张和害怕,我怕不是要慢慢变成一个优秀的人吧哈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