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作为大明的开国军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他跟随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他的功勋和才能都是为人所称道,更受后人所景仰。
然而刘伯温并不是学有所成之后就受人重用的,而是在50岁才跟随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
按照古人的那个年纪,50岁已经是不年轻了。
刘伯温却在他这样的年纪里,辅助朱元璋,并取得了成功,他这样坚持不放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刘伯温从小就有做官的梦想,所以他在父亲的安排下,努力学习知识,不限于书本,还包括自己的家传所学。
他从小就有天分,也很快的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可以去做官。然身为汉人的他,当时并不为元王朝所用,每一个元王朝的重要职位都为元人,而下面的二把手才是汉人。
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要做点实事,并不容易。要受到上层的约束,可以说要去做什么,总会让人反驳回来,不做事情,才是最好的。
而这并不是刘伯温的性格。
刘伯温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他在位就希望能发挥自己的力量,给人民做点实事。却因为这个事情,得罪了高层,差点被高层杀害。
这样的社会经历对于刘伯温来说,并不是一件让人舒坦的事情。
他也难过,伤心。
但他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只要他有机会,他就想在自己的职位上发光发热。
对于一个有能力的人来说,发挥出自己的社会价值,才是他这辈子活下来的目标。
就这样他50岁了。
当时的他好像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了,想着回青田老家养老了,毕竟也这个年纪了。
而这个时候,他的转机来了。
朱元璋来了,刘伯温的时代也来了。
且不说朱元璋和刘伯温那种微妙的关系。
但朱元璋确实是需要刘伯温的,他需要刘伯温给他出谋划策,需要刘伯温的能力助他打天下。刘伯温的能力也得到了认可。
我们需要学习刘伯温这种不放弃的精神。
他的心态也并不是一直都好,也有绝望,看不到出路的时候。当他不受重用时,他就在不停的写书,把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记录下来,所以留下来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重用时好好工作,不重用时好好著书。
这就是刘伯温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