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此刻抬起拇指开始在手机屏幕上敲敲点点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还会尝试去写点什么,一时间脑袋里各种字词句段盘旋飞舞,但手就像只有一个出口的收费站一样只能让各色车辆排队通过,这种感觉让我莫名感到兴奋,就像回到学生时代在构思作文,陌生而又熟悉,又夹杂着一丝怀念。
上大学前写东西是为了作文更加漂亮,自然勤加练习,虽说一切努力只为高考加分而做,但无论课内练习还是课外书籍,只要是好词好句,倒也反复琢磨,以求化为己用。那时最常看的杂志是萌芽,上面各路神仙的文章是我写作文时经常“借鉴”的对象。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逐渐成了我的加分项,我也初次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和乐趣。
迈入大学校门,没有了高考升学的压力,用在读书写字上的时间比中学时少了很多。写文章虽然不用出汗出力,但毕竟是个费脑子的活,自然比不上在宿舍五人开黑来得痛快和便当。虽然仍保持着看书的习惯,但却很少再动笔写东西,只偶尔手痒时在校内网写上几篇,记录一下学校生活和当时的心情。也就在此时,微信和微博的出现改变了我写作的方式,只是当时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微博最初流行时我属于后知后觉的一批人,总觉得这玩意和博客比起来除了“微”以外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何况当时校内方兴未艾,干嘛要舍弃用了好几年的平台而去发微博呢?然而潮流的变化比我想象的要快得多,很快校内就没什么人玩了,同学朋友都转去发微博,我也只得开通了微博号,开始转发微博,关注大V,不过原创微博我用起来不太习惯,140字的限制总让人觉得写不过瘾。但是慢慢的,我逐渐习惯了用一两句话加几张图片来记录见闻,表达心情,这样不用费力构思文章,只需稍微遣词造句即可,而且似乎显得很追潮流。至于后来的微信朋友圈也是如此,没人喜欢看你在微信状态中的长篇大论,几张精致的照片配上一句没什么营养的话或表情就可以获赞无数,即使偶尔心血来潮写点长文也难逃“矫情”的嫌疑。加上早九晚五的生活让人疲倦,回到家对着手机只想来些不用动脑的快餐式阅读,写作这一爱好逐渐被束之高阁。
那么,为什么要重新开始写字?我无法回答这问题,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突然就想写,甚至不知道是打算长久写还是三分钟热度。也许是对现在规律的生活感到无聊和厌烦;也许是很久不写害怕技术生疏;又或许没什么原因,只是想写而已,记下自己某时某刻的想法,心情,不必拘泥于字数、题材和格式,想到哪写到哪。况且长久以来,自己理科生的形象深入人心,朋友圈稍微发条复杂点的状态便显矫揉造作。此处初来乍到,没什么熟人,那么乱写胡诌一番也未尝不可。自己的文字不论好坏,总归有地方放,有地方分享和交流。这就回归了文字本身最原始的功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记录事件和思想。对我而言,这点功能完全够用;无非是换成了电子的纸笔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