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时似悟,对境却迷

听时似悟,对境却迷

作者: 暖光浅笑a | 来源:发表于2019-06-25 22:21 被阅读0次

一般学佛修行的人,平时听经闻法,对于佛法的道理好像有所认识,有所体悟。但是,境界一来,就迷惑了,这就是「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因此,佛教主张「解行并重」,不仅要「说时似悟」,尤其境界来的时候,要能不动心。

有时候,在生活里面,我们常为痛苦动心,为快乐动心,为人我是非,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动心,这都是修行不够。

所以,我们能够苦乐不动心,贫富也不动心,荣辱也不动心,不动心就是自主、自由、自在的生活。

所以,我们不要怨恨别人待我们不好,也不要怨恨环境如何恶劣,最重要的,我们自己要能够处理环境,改变环境,不要自己在环境里迷失了自己。

如何才能做到对境不动心呢?

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今天遇到任何烦恼生气的事,到了睡觉的时候,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

不要把仇恨带到明天。今天有人对不起你,对你不好,明天就把它忘记,修行人不要有「隔宿之恨」。

不要把忧郁传染给别人。在生活里,自己的心头纵有一些伤心事,不要再把自己的忧郁传染给别人,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写在脸上,表现在行为上。

过去的禅师们在参禅修行的时候,总是先观照自己的心,观照自己能不动心吗?能无心吗?

听时似悟,对境却迷

过去,有一个出家人问曹山本寂禅师:「有一个人通身害病,医生要替他治疗,要不要给他医治呢?」

本寂禅师说:「不要,不给他看病。」

「唉哟!禅师!你怎么这么不慈悲呢?怎么不让他去看病呢?」

曹山本寂禅师说:「我要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所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就是能够不生不死,生死不动心。所以,我们能够不为荣辱动心,不为得失动心,不为好坏动心,不为是非动心。不动心就能做到「说时似悟,对境也不迷」了。

相关文章

  • 听时似悟,对境却迷

    一般学佛修行的人,平时听经闻法,对于佛法的道理好像有所认识,有所体悟。但是,境界一来,就迷惑了,这就是「说时似悟,...

  • 说时似悟,对境生迷。

    佛教讲“说时似悟,对境生迷”。 有时候自己想要这样、想要那样,但是境界一来,就无法自主。所以修行就是要慢慢地增加自...

  • 星云大师:遇事如何不生烦恼

    一、“说时似悟,对境生迷”,如何能对境界不动心? 一般学佛修行的人,平时听经闻法,对于佛法的道理好像有所认识,有所...

  • 时悟时迷时不安, 莫言善恶但心参。 寻来寻去寻真我, 幻似微尘幻似山。

  • 【兰若随笔】转变苦乐

    在迷时,苦乐真实,心随境转;在悟时,苦乐如梦,境随心转。改变苦与乐的,不是外境,而是面对外境的心。

  • 无题

    酣然一梦醒,似醒还似梦。多载人生一觉中,悲欢各几何? 迷中不知迷,悟时方知悟。有朝一日把头点,原来喜乐多。

  • 迷时境摄心

    《幸福的方法》 第四章“幸福才是人生终极财富”: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是因为它可以带来一些快乐的体验,物质本身并不...

  • 香巴文化特刊:悟篇

    编选:老报人 【悟】 就是不迷;就是在道理上明白空性。真正的悟是明白与放下。 【悟境】 非造意,非做作,非表演, ...

  • 对境生迷

    其实我一直在想怎么致良知?事上磨,心上练,怎么练? 博仁老师说,我是一切的根源,只要找到自己的本心,那么一切...

  • 迷雾

    一人本是迷中悟,两人却成悟中迷 道是无情却有情,妄想总祸起萧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时似悟,对境却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sf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