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道德经 . 第五十二章》
能够察见细微,成为启明,能够持守柔弱,成为坚强。运用理智的光亮,返回到启明境界。
本段虽仅寥寥数语,却两次提到了明这个字,足见“明”在老子的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老子看来,明是认知的最高境界,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那么,我们又将如何通达心性智慧的启明呢?老子说需“观复细微,守持柔弱”,这样就可以进而发现自在之光,并由此复归智慧启明的境界啦。
对身边事物,不管多么细微、平凡,都报以尊重与敬畏,有智者云:即使在最卑微的生命里,也有着它高贵的灵魂。
故此秉承虚空静笃之心态,观复细微,自会见小曰明。《易经 . 系辞传》也说:知几,其神乎。意思是说能够见微知著,才算神妙的智慧呀。
对于自身,不管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皆需守持柔弱,不失初心,能洞见自身雌柔之中所蕴含之饱满俱足的天性禀赋,不为外部评价干扰,不被世俗文化淹没,方可达到自知者明。
在《论语 . 雍也篇》中,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由是观之,颜回所备受孔子器重称赞的地方,正是他即使身处最艰苦平淡的环境里,仍能守护住那份自在的雌柔,用其自在之光,复归我心光明啊。
由此想到了当前之家庭教育,父母如果能陪伴孩童,于生活细微处“见小曰明”,于成长过程中“守柔曰强”,那么实现孩童“用其光,复归其明”的神往境界,吾等可期已,可期已。
天下父母,与孩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