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推文上热门(千万赞二)
论语解读‖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论语解读‖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作者: 海挽天文化传播 | 来源:发表于2020-09-01 06:00 被阅读0次

    本章继续学习论语第三篇的“八佾篇”。

    在上章学习了“人而不仁,如礼何?讲了孔子对待“仁”的态度和礼的行为。

    孔子认为,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怎么会懂得遵循礼仪呢?更不会懂得音乐。

    所谓“仁”,就是人要有仁爱之心。“礼”是人外在的行为规范,是对社会秩序的规范性规定。

    仁爱是礼乐的前提。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仁爱去掉了内心最本质的内容,那么礼仪再规范,音乐再雅正,对这个人也不会有什么作用。

    礼,不在于奢侈,在于发自内心的真诚。孔子极度反对形式主义,注重实质,内心和感情要符合礼仪要求。

    孔子认为,对待丧礼更是要真诚实意,发自内心的感怀之心,这样的人,才算是有仁爱之心的人。

    孔子对祖先特别敬畏,宁可生活中缺点什么,在丧礼上也要礼节到位的人。

    所以他是特别注重祭祀的礼节。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看这段就很好的解释了孔子对待祭祀的态度。

    第一句说道:“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祭,就是祭祖先。

    意识是说,祭祀祖先时,就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祀神时,就好像神真的在那里。

    第二句说道:“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祭祀了就跟没祭祀一样。”

    总体结合来理解,意思是说,当祭祀祖先的时候,要当祖先真的是站在面前,保持尊敬的态度去对待;祭祀神时,要当神就在面前,要保持敬畏的心。

    这样才是真的的“诚敬”,用真诚的敬畏之心去对待。

    所以孔子说,我没亲自去参加祭祀,就等于我没有祭祀一样。

    祭祀如果没有诚意,只有表面上的仪式,更或是让别人代劳,没有站在祖先和神的面前,对他们表明真诚,敬畏的心,跟没去有什么区别呢?。

    祭祀如此,换做待人处事何尝不是这样?否则,表面一套,内心一套,对人对事都不诚不敬,相互欺蒙,这样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

    就如后面这句: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庄重肃穆,参加丧礼时也不感到悲哀难过,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这段话就很好理解了。

    “居上不宽”,一个居于管理层的人,不懂得包容理解属下。

    为礼不敬”,不懂得礼仪的本质,行为举止不到位,不庄重,没发自内心的去尊敬,把礼表达出来。

    临丧不哀”,参加丧礼的时候,连一点哀痛的心都没有,没发自内心的去感受伤痛。

    吾何以观之哉?”这样我怎么看得下去呢?

    这三个表现综合起来,其实就是表达“不仁”。孔子认为一个没有仁爱之心的人,还怎么看得下去呢?

    不仁,心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和利益。当一个人心中只有自己和利益,没有仁爱之心,没有感受他人能力的时候,他对于这些礼节也无法理解,感受不到这些意义所在。

    所以归根到底,礼的背后还是仁,我们内心需要培养柔弱有触感,对他人、对这个世界要有感知的爱心。而不是一颗僵硬、官僚、按部就班的坚硬的态度。




    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简书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解读‖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tm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