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问问综合
问问生活 | 吴声:“一个人要像一只队伍”已经成为商业现实

问问生活 | 吴声:“一个人要像一只队伍”已经成为商业现实

作者: 问问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8-03-07 16:45 被阅读0次

    很多时候,数据看起来很泡沫,但在这个时代,数据和我们要形成真实的使用关系和预测价值,例如小鹅通,为什么能够从工具变成自媒体的孵化器?

    我们有这样一个总结:今天个体需求的多样性和易变性,是可以精准采集、洞察和表达的,这种表达就是个体价值的凸显,也是场景流的构建。场景流,即为智能时代场景切换所生成的新物种形态。

    来源丨水滴产品进化营(ID:cpjhy2016)

    演讲者丨吴声

    『 支撑场景流的核心要素 』

    1. 体验——高预期的未知情感

    所有可规划预期的情感是什么?是基础、标配。也就是说我们研发产品的时候,要么你有消费未知的逻辑,要么你基于用户的某种可能性去规划用户体验的方向。

    过程中,高预期,与我们以前所强调的“体验”大不相同。

    通过设计的心和匠人的手,“传统”与“现代”、“瓷”与“木”的结合设计,将一个杯子的功能融进生活各个场景,人性化的设计和个性化的定制,给用户带来各种使用场景的极致体验感。

    2. 链接——多情绪的即时连接

    用户的情绪触点更加多元丰富,并更加迫切需要得到即时满足。

    比如说Funko,让每个人都找到想要的玩具。不设限IP版权获取,重视每一个独特需求。超过1000个IP系列,基本涵盖了流行文化中所有经典角色。同时Funko的反应速度很快,能在人们对热门角色的热情消退之前及时推出产品,即时的需求满足,让买玩具日常成瘾。

    3. 个体——去标签的完整自我

    个体逐渐从社群中抽离,寻求彻底的去标签化,以完成独特自我的完整表达。

    以前我们常常“打标签”,现在是“去标签”,任何被定义为标签的产品都说明是上个时代的产物。这种变化是一种突然式的终结,而且一去不复返。我们很难想象,天天追着《中国有嘻哈》的人,和天天在刷李小璐的人,是同一个人。去标签并不是没有标签,而是他的标签更多了。

    4. 数据——超预测的认知拼图

    数据本身代表的是一种理解能力、发现能力、预测能力。它不满足于基于数据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而在于更完整路径、更深刻洞察、更具预判能力的数据追踪所形成的用户认知拼图。

    比如说,小鹅通,从内容付费技术服务商到中小V孵化器。小鹅通是目前最成功的内容付费技术服务商。基于对内容付费行业规则的理解,凭借数据和技术形成的用户需求预判能力,小鹅通已构建自身的竞争壁垒,逐渐转型为中小V孵化器,为其提供不断迭代的技术场景化解决方案。

    『 场景流的四即方法论 』

    1. 场景切换即意义流动

    场景切换的本质,在于新意义的持续生成,不断激活用户的情绪涌现。

    我们不再满足于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这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什么?一旦完成了从0到1,那么从1到N就会生生不息。产品切换的本质是新意义的持续生成,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情绪涌现、捕捉、激活以及洞察,这样所形成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叫做意义。

    所以我在总结新的场景方法中,从操作的角度,有“刚需、痛点、高频”三点,现在又加一个词叫“意义”。也就是说如果不形成意义,不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具备社交网络的裂变式传播和口碑,不具备被普遍认知、PK和争议的生活方式的表达,那么这个场景极有可能是伪场景,极有可能是不能大规模商业化的场景。

    我们看快综艺和慢综艺。

    原来我们有大量的快综艺,像《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奔跑吧兄弟》。现在有很多慢综艺,像《亲爱的客栈》、《三个院子》,其实它们是一种碎片化场景的必然,也是焦虑时代的必然,是治愈系“大行其道”的延伸。

    所以不是“定义用户情绪”,而是“场景的激活”。也就是说从场景预设到场景流动的核心是激活场景。

    2. 多样连接即势能构建

    多样连接的本质是形成接口能力,快速完成多场景搭建,更精准、最大限度、更具效率地连接用户多样心智。

    气味图书馆,串联气味与记忆的情感化营销。“幸福于无形”的经营理念,以“串联气味与记忆”的方式来调制香水的品牌,凭借其独特的品牌故事及情感化营销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独特的情感连接。

    我们今天定义产品,作为一种场景,需要考量是否有接口能力,能够作为IP被调用,进而完成多场景的搭建,更精准、最大限度、更具效率去连接用户多样性心智。事实上,用户单一的行为已经没有办法被真实地满足了。

    女生逛街应该深有体会,可能你口红没了,去买口红,最后买了口红,买了包,买了鞋子。为什么?口红只是“借口”,场景被激活,包和鞋子跟你太搭了,不买都对不起自己。

    类似于小麦铺这样的无人零售,其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是不是社区无人便利店,而在于以场景模块化、积木化能力构建多样连接势能,进入到各种场景。它可以放在联合办公区、健身房,放在模块化拼装的场景,形成效率优势分发。所以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场景,只要能形成模块化拼接,就有别于原来的每日优鲜。

    3. 超级个体即社群基因

    个体的去标签化,让品牌越来越难以定义用户,只能成为每个用户构建自我生活方式的要素被选择。

    什么叫“超级个体即社群基因”?我要提到一个人,作家刘瑜,她写了很多书,其中在《送你一颗子弹》里面,提到“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以前这些话只停留在描述中,而今天它正在成为商业的现实。

    在今年罗辑思维跨年演讲的时候,我首发了一个观念——超级用户思维。我说的超级用户思维代表的是一个陌生人商业逻辑的大转身。前段时间,京东调整了新的组织架构,刘强东在任命邮件里提到,“由采销一体化为核心、SKU为核心,转变成以用户(客户)为核心、以场景为核心。”

    今天我们打开京东APP,你会发现京东的资源倾斜给了京东PLUS。它代表的是最优先级的战略,背后是是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付费会员的重视和经营。

    4. 数据预测即认知跃迁

    围绕个体的精准数据,强大算力,效率算法,是为寻找用户需求的缝隙机会,反向引导新生活方式形成,智慧商业的核心在于基于数据能力的即时满足。

    为什么智能音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喜马拉雅的小雅,还是天猫精灵、小爱同学,你能看到LG、索尼、三星等等都推出了智能语音设备。以小爱同学为例,智能语音设备是个体家庭数据追踪与沉淀入口,切入点是智能家居的控制核心,尤其基于小米完整的生态链,将嵌入个体家庭场景,进行完整的个体数据抓取、追踪、沉淀与描述。

    『 场景流的新商业机会 』

    1. 数据流动:以数据追踪进行用户渗透,形成场景预案。

    预设一个场景,统一数据追踪、数据建模、数据挖掘和数据的产品输出。我们来看一个滤镜应用——VSCO,2012年上架,成为最受欢迎的滤镜应用之一,目前推出了一项名为 VSCO Connect 的服务,企业提交创意需求后,平台使用自身开发的机器学习软件Ava 找到合适的摄影师。Ava根据应用的人工数据训练而出,可以自动分析照片的标签、排名数据和关键参数,智能匹配企业需求与风格相似的摄影师。

    2. 内容流动:让内容在无形与有形间流动,激发情绪涌现。

    最近有很多人在问,直播答题还会火多久。周鸿祎、马化腾相继在朋友圈给出了回答,其实不是大佬们怎么看,而是在于我们都用手机看。直播答题是游戏答题吗?它本身就是游戏。

    我今天早上看到,有一个朋友玩到凌晨4点半,在奖励的驱动下分享到朋友圈。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第一点,是不是有足够的时间被分配在这个场景里;第二点,内容和情绪能不能因为新技术的连接被激活。

    3. 空间流动:空间形成场景切换能力,越无法简单定义越激发探索乐趣。

    比如SPARKO买手集合店,它聚合了海马体照相馆、西西弗书店、拙印美术教室、Folk valley民谣乐器行、纯妧手工坊、象叁原创皮具、坐茶……风格独特、品类丰富,但都足够有趣的店铺在同一个空间中被组合,基于内容、设计、空间、体验的完整场景构建并有机组合和再组合,场景定义完全交由用户自由表达。

    4. 格流动,人格标签多元表达并意义互恰,人设魅力来自持续惊喜。

    比如Airbnb的全球房东大会,就是超级用户思维的体现。当我们提起Airbnb的全球房东,它的用户画像可能包括时尚、nice、全球化、友好等一系列标签的组合,这是一个饱受欢迎的人设,是一个新的品类。因此,你会发现Airbnb几乎所有对外传播和市场策略,都会突出房东,这背后也隐含着Airbnb全球房东是作为一种新的品类的骄傲。

    『 场景流方法清单 』

    用户需要产品与自己建立亲密的伴随关系,因此产品应具备更开放、更快捷、更游戏化的用户参与机制。比如,Airbnb的“全球房东大会”。

    用户不希望被简单定义,品牌不应成为某类生活方式的固化标签,而是要用变化和不确定持续激发用户好奇心。

    生活意义更加多样、易变,就意味着更加碎片,因而收纳场景成为新的商业机会。比如,类云笔记产品的信息收纳、类歌单产品的兴趣收纳、类提案型买手店的产品收纳等。

    对个体的数据追踪必须成为基础能力,可行的方式之一是建立基于圈层用户的付费会员机制。比如,得到的付费订阅和Netflix的会员体系。

    线下场景成为争夺热点,其运营重点在于,打造空间内每个模块的介质能力,更加即时、碎片化地连接供应端与消费端。例如民宿、联合办公空间等的零售场景化。

    场景的切换能力,在于MVP搭建的常态化,以“类快闪店思维”持续、快速形成新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问生活 | 吴声:“一个人要像一只队伍”已经成为商业现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ts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