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长必须要知道的孩子道德教育阶段

家长必须要知道的孩子道德教育阶段

作者: 谢则旭 | 来源:发表于2018-05-18 14:57 被阅读0次
家长必须要知道的孩子道德教育阶段

文/谢则旭

儿童道德认知有个总规律,大致分为十岁前与十岁后。

十岁前儿童对于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是因为外人给她设定的标准,到了十岁后多半能够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

1

儿童2-5岁时,是自我为中心阶段。常常把成人说的等同于自己想的。

他们的游戏活动只是个人独立活动的任意行为,与别人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关系。

2

到了6到8岁时,会对权威表现出绝对的尊敬与顺从。

比如对成人制定的规则,对老师等比较有权威的人特别尊敬与顺从。

儿童觉得这些是固定不变的,而不考虑主观的动机。也就是说你给孩子制定什么规则,他就会遵守什么规则,你不制定规则,孩子就不会有规则。

因此,在这个阶段需要让孩子要有规则感,不能无规矩可循,很多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离开孩子,疏忽对孩子的照顾,孩子性子变得很野,这就是家庭教育确失对孩子的影响。

当然在学校教育中,老师也会给孩子制定规则,但是在这个阶段需要家庭与学校双方来维护。

3

当到了8到10岁,儿童的自律阶段形成。

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不可以改变的了。

而是看成一种同伴间的约定,应当共同遵守,已经认识到人与人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说明他们已经从之前的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认识到,遵守规则只是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自己内心是很自觉的遵守,表现出一种自律,也就是我们家长,通常在孩子这个阶段经常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4

到了10岁以后,步入到新的阶段,儿童的公正观念,或者正义感在前者可逆的道德观念上发展起来。

儿童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从之前对权威与规则的绝对服从,过渡到平等性,真正能够独立思考,辨别是非。

其实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上,家长的目标应当是让儿童达到自律,也就是让孩子自己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重视培养孩子的合作观,比如自己与成人的合作,自己与同伴的合作。

其实大人的性格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由孩提时代就决定了。

由于在适当的年龄阶段缺乏正确的引导,养成了自我中心,虚荣,不懂协作,任性的特点,对孩子的后续教育加大了难度。

我们要让孩子懂得规则是来约定双方关系的,道德教育的目的决不是让孩子只懂得绝对的盲目的顺从权威与服从规则。

要让孩子明白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与合作的基础上制定。

那样,家长才能长舒一口气说:孩子,你终于懂事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长必须要知道的孩子道德教育阶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ug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