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3-30

2019-03-30

作者: 寻梦的尘忆 | 来源:发表于2019-03-31 18:59 被阅读0次

2019年3月30日/第44天

-昵称尘忆

-《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冯友兰

-今日阅读1小时,p144~p167

-阅读感想: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孟子,儒家中的理想主义者,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但是如果人人生而性善,那么第一个恶从哪里来?孟子在自己的思想中说人性是有恶的一面,但这不属于人性,属于“兽性”,人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性的善,主要包括,恻隐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和羞恶之心,所谓仁义礼智。因为人性恶不好解释,就把它归为兽性,不属于人性之中。这个我就不是很理解了!

自孔子提出来“仁”的理念,孟子则进一步阐述何为“仁”。提出浩然正气和王道两种概念

“浩然之气”是行正义,抛自私,能爱人得来的,它存于天地之间,于无声处散发神秘的能量。而王道则是:如果圣人为王,他的治道就叫做王道。从孟子和后来的儒家学说中阐述,有两种治道:一种是“王”道,另一种是“霸”道。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圣王的治道是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霸主的治道是通过暴力的强迫;王道的作用在于德,而霸道的作用在于力。       

因此,孟子提倡行王道。“王”就是由个人修养推广到国家治理上去,个人“内圣”要和国家“外王”统一形成“内圣外王”的治理模式。王道的实质还是仁这个概念,把孔子的“仁”推广到政治治理上去,由先“内圣”而后“外王”,当然它的本质还是“仁”。要把个人的“仁”(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应用到普天之下成为“王道”,使得个人的仁、恻隐之心成为普世价值。因此带有太过于理想主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3-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vu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