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我为什么有输入却输出不出来?

我为什么有输入却输出不出来?

作者: 叮叮兔海马 | 来源:发表于2016-06-08 23:26 被阅读63次

    图文  |  海马

    听「罗辑思维」的罗胖60秒语音,是我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事。今天听了罗胖说他的双胞胎女儿诞生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于是他请网络著名的写手「和菜头」给他的一对女儿写封信,于是就有了「致女儿书」这篇文章,只不过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和菜头。

    当时正是我们家吃早餐的时候,于是我把这篇文章念给了我女儿听,这是一篇独辟蹊径的文章,他的文章视角和写作结构都和平常看到类似的文章不同,我一字不漏的把整篇文章都大声的读了一遍。

    吃过早饭过了几个小时,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虽然我把那篇文章大声的读了一遍,但是如果让我把那篇文章中的印象最深的原话叙述出来,这时我发现对整篇文章的印象开始变得模模糊糊,只能说出文章的大意和想表达的意思,至于文章里面的原话我竟然一句都不记得了!

    这一时刻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我学习的根本症结在哪里」。

    其实我们的大脑的特性就是如此,特别善于运行无意识且快速的状态。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就专门讲解了这种特性。他把人的大脑分为系统1和系统2,系统1都是属于下意识和无意识的控制,而只有系统2才是有意识的控制。系统1思考的特点就是快,它强调的是「眼见为实」,它总是抢着做出决定,而系统2的思考特点就是慢,不仅慢还有些懒惰,但它不容易出错,它总是过分依靠系统1,而且还爱走捷径。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经常落入思维的陷阱。比如让你算1+1你会不假思索的回答,而让你算24×17这样的题目时,你就必须停下手里其他的事情,要用笔和纸来认真的计算。

    思考,快与慢

    回到我的问题上来,我平时也大量的阅读了,可是每次我要写文章的时候,也就是需要输出的时候,总是无法落笔,总是没有办法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这种烦恼时刻都困扰着我。应该说今天我才找到了真正的症结,「不是真正的有效输入,怎么可能有优良的输出呢?」这就是我的真正问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法》这本书对我的启发最大,这本书的作者奥野宣之是日本的一位作家,他采用的读书办法就是做读书笔记,他利用这种方法出版了大量的图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说起读书笔记,想必我们都不很陌生,从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要求做读书笔记,可是这个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做,从来没有人能把它说清楚,有的人说读书笔记就是摘抄,有的说读书笔记就是自己的感悟,还有的说读书笔记并没有什么用等等。

    看了这本书,才算是真正明白了读书笔记的使用方法。真正的读书笔记一定是「摘抄 + 评论」,把你感兴趣的语句和段落摘抄下来,然后一定要对摘抄的部分进行评论,这个评论或长或短,总之就是无论如何要说出自己的话,这样才算是完整的读书笔记过程。

    如果这样做了读书笔记就能解决输出的问题么?显然并不是那么简单,如果是那样的话,为什么我以前只是摘抄,虽然没有评论,但是依然感觉作用不大呢?奥野宣之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多人都容易忽视的重点,那就是读书笔记的完成只能是第一步,紧跟在后面的那一步更为重要,要定期把读书笔记拿出来反复看,如有新的想法,可以继续添加新的评论或心得,这个反复的看读书笔记的过程,需要定时比如每星期看三次等,总之就是要反复的看才行。这个是不是很多人都容易忽视的地方?其实这样做也是符合人的大脑另外一个特性,我们的大脑总是会遗忘,这和你的天赋没有什么关系,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就很好的解释了这种现象。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百度百科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说了这么多那我以后应该怎么做才是合理的呢?总结一下,具体的流程应该是这样的:阅读书籍—重点—摘抄—评论—阅读笔记—输出—阅读书籍。只有这样的循环往复才能有更好的阅读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我们大脑自身的弱点。

    这样的过程肯定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其实,阅读的目的决定了我们的过程,如果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遣解闷、打发时间,那么大可不必运用这些方法;如果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提升你的能力,那么就不应该怕麻烦,就应该舍得为此花费时间和精力。

    下一次读到好书,再也不应该发生读过了,却什么都不记得的情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为什么有输入却输出不出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wj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