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对于教师个人来说到底有什么价值?从根儿上讲,是要逃脱“工具化”的宿命,是要精神自由,是要在工作之外,开拓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够称得上是事业的东西,构建起生命可以依托的精神世界……
1.留下一份真实的教育生活文字记录。这是教师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自己咀嚼、回味,也可供别人研究、怀念。教师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需要精神的丰盈与滋润。依稀记得知名教育媒体人李振村的一句话,“若没有历史,北京故宫就是一群老房子;没有故事,长城就只是城墙和一堆烂砖”;那么,如果教师做一辈子教育工作,没有沉淀一些故事,留下一些文章,那教育人生也会显得干瘪、暗淡无光。
2.推动自我的提升、重塑。坚持负责任的写作,是锤炼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的好方式,在写出文章的同时,教师内在的精神气质也会发生改变。正如不可能拉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人也不可能在一天天的“重复”当中获得提升。写作会让教师的“思想海拔”不断升高——够得着自己的梦想,修炼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3.让声音传播得更久远。不要怀疑,真诚而富有思想内涵的文章会对教育发展,甚至对推动社会进步有贡献。写作锤炼出的思想穿透力会使你成为有影响力的人。而有影响力的人,必须不断为真善美站台、发声,阻止这个世界的堕落。
领导做读书写作的表率,多与教师交流文章写作心得,创造教师读书写作的空间,大多数教师都能够热爱上写作这种深沉而精确的表达方式。
当教师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往往是对某个教育问题、教育现象有一些感悟和想法,开始了思考。这是教师“自己”的研究的开端。
教师多观察、多反思、多写作,就是一种“研究”的生活状态。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出做“研究型教师”,都是在倡导教师过一种“研究的生活”。听课、评课、磨课等,这是集体行动的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有独立的方式,这就是写作。
“研究的生活”中,教师研究什么呢?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学校的教学状态,研究自我的状态。从当前状况看,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的多一些。教学生活中遇到的困扰、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才是最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涉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情绪、教师的生活体验。
教师留心捕捉教育生活中的问题或现象应成为常态。教师应多一些敏感性,多一些批判性视角,很多本来不正常的现象,我们却都习以为常,可真正深究下去,它们就是需要研究、改善的问题。
写作会迫使我们对问题作更深的思考,通过写作,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将具体而清晰。写作时需要接受语言的规范和逻辑的约束,写作的过程既是思考条理化、深刻化、系统化的过程,也是表达规范化和精致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表达,而且是梳理与丰富,所以也是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教学多年的教师都会总结出一些经验,那就更需要把这些经验记录下来。写作会帮助教师梳理思路,使模糊的经验更为清晰、有条理,有了理性思考的参与,经验也就具备了传播价值。
如今听名师、专家的报告,观摩他们的示范课,成为标准的教师培训方式。其实这远远不够,报告、示范课传递的有价值的信息有限,更有效地学习是阅读他们的文章和著作,甚至也可以从阅读中判断其是不是“水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