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邀请您和我畅谈“未来学习”》
1月15日晚上,我打电话给一位C姓的朋友,本来是求这位朋友帮忙,结果我们却不知不觉中聊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我连帮忙的事情都忘了。我们的话题从中国目前的教育问题,一直聊到未来的学习模式。
在与朋友交流过程中,我谈到了自己接下来想写的一篇文章《未来 学校 学育》(简称《未来2》),在这位朋友的启发下,我对未来的学习中心有了一个框架式的认识。概括起来是这样的:学习中心,免费名师(未来的学校模式)——任务驱动,招募团队(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方式)——个体学习,“私塾”指导(学习者学习模式)——权威引导,情感伴悟(未来教师的功能)。
电话交流的最后,我感谢这位朋友对自己创作《未来2》的启发。同时,也期待着《未来2》这篇文章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指导,写的更严谨,理论性更强,当然如果能够成为论文就更有学术价值了。所以,在这里我发出一个邀请:希望所有关心教育的朋友,能够和我一起交流这个话题,让我们和先贤的智慧碰撞,畅谈未来学习、勾勒教育蓝图!
如何更好厚积薄发来创作《未来2》?我觉得至少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需要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在之前写作《未来 教育 畅想》(简称《未来1》)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全国各地很多教育专家的指点和帮助。而这次《未来2》的写作除了继续请专家们指导,我还要通过读书来给自己充电,图片中的书目就是自己计划的阅读清单,其中5位作者自己是有微信的,读书过程中可以虚心向作者请教,那就做到了读书和交流两者兼顾。
因为《未来2》涉及到了学校教育、自主学习、Steam、项目式学习、人工智能、VR技术……等诸多领域,所以这些书还远远不够,欢迎各位朋友们把与之相关的书目推荐给我!谢谢!
另一方面,我需要个人的独立思考。读书交流不是让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而是既能读进去又能想出来形成自己的心得,哪怕是浅显的、不成熟的、欲辨已忘言的。所以这次读书的过程中,我除了用毛主席的读书法来精读我排列的书目之外,还打算用华罗庚先生的方法来“读”朱永新先生的《未来学校》:我已经知道了《未来学校》的题目,还通过网络读了这本书的前言,接下来就是去思考去写我对未来学校模式的想法——《未来2》,当写完后再畅读《未来学校》。
届时,如果有相同之处岂不乐哉!如果读到了新颖的观点,岂不乐哉!如果写出了创新的观点,岂不乐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