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简•爱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死去时,我哭的像个泪人儿,随后那个在她生命里似母亲般美丽迷人并且温柔的老师,也因为嫁人离开了寄宿学校,因此也就结束了简•爱不幸的童年。
第二次让我感动的是,在她回到舅母临终的病榻前陪着她最后一程,并与之和解后回归她的家庭教师岗位时,一路上的归心似箭真的就算是回归内心真正的家的时候所表露出来的热烈。
第三次感动我的是当她漫无目地疲倦的流浪的两三天里,最后拯救她的竟然还是亲人,是她姑妈家的表哥和两个表姐。这是多么的巧合呀。如若不然这个瘦弱勇敢的只有十八岁的女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女人这个词,却不是女孩。)的生命也就会悲惨陨落。随之而来使她生命富足且永远富足的也是她的亲人,是她从未见过的叔父,这些财富能够使她更有尊严的活下去。
第四次让我感动的是她拒绝了她的表哥,依然选择了比她大二十岁的她的主人,(她做家庭教师时的男主人也最终成为了她的爱人)并且拯救了他的爱情,(拯救了他的爱情也就等于拯救了他悲惨的命运,因为他在这之前从未得到过爱情。)她做了他的眼睛,并替代了他的盲杖和一只残缺的大手。他失去的她都给了他,她缺失的他也都给了她。两个人格不是很健全的人,彼此像是父女,又像是平等的爱人,因为在爱情中的男女是不分年龄的,如果能把爱延续下去直到永恒,在这之前却是需要经历很多痛苦和磨难,并依然顽强乐观的接受生命的考验。生命有时会让人忘记善良,有时会让人忘掉自我,有时会让人产生不安,但如果生命是乐观积极的,那么经历的一切都变得珍贵且意义非凡。
对了简•爱最后也做了一个幸福的母亲,她生了一个男孩。故事的结尾,那些善良的人都很好,不必让读者再担心了。这些都是作者的伟大之处。
我简要的记以概略,多年以后我也许会重读《简爱》,那时不知道又是怎样的感受。我的生命此刻感觉依然很饱满,我内在的精神世界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我会踏着大地头顶苍穹,骄傲的过着一种无人发觉的秘密世界里的平凡喜乐的独立自主的生的模样。因为我已不对任何人抱有一丝期望,我只对我的人格无限信任,因为它足够让我喜乐和安详……
读过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之后,我更加确定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并非时代或者环境以及任何人可以左右得了的。换句话说,无论身边的朋友或者哪本书又或是哪个伟人讲过的任何观点,我都可以用我的唯一的生命体验来思忖,如果它令我感觉不自然,那么我愿意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只在该出现时出现,也只在该表达时表达我的观点。除此之外我似乎也是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位瘾君子,至于我为何不发声那就是我自己的事情了。
我更愿意用我的生活理解来完成我的个人建设,该打基础打基础,该立门户立门户,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读完《简爱》对我的震动还是很大的,我希望把这本书送给我的妻子,我更希望她用心去读,因为我有两个女儿,我认为母亲的思维不能太空,不能因为生了孩子就完成了女人最重要的使命。女人也应该看看在自己的精神的深处,是否能寻找到一汪灵魂的活水来。就像世界上流行文学一样,总有它的必要性。这也许也是寻找自我的始末。人类无法用任何一本书来概括,一个人更不只是用仅有的短短的一生来衡量。应该丰富而个性,应该袒露出真性情来,要不人生就平淡乏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