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北京心态非常平静了,今年已经练就了到每一个目的地都没了那种紧张感。
大兴机场外有好大一片林场,这个季节树木都开始掉叶子🍂,枯黄枯黄的,北国的秋天真的非常迷人。
比起上次来京的叛逆,这次更多像拜访一个老朋友,安静地来,又悄无声息地离开,毕竟我知道我肯定会再来的。
// 走进600年的故宫
故宫六百年的票真的太难抢了,因为疏忽导致后面找的特殊渠道买票,但是遇到的都是很好的人,没有漫天要价,最后顺利进宫,一路走来觉得自己十分的幸运。
这些年一步步看着故宫IP的崛起,虽然前年来的时候已经花一天时间暴走了宫里各个角落,再来还是忍不住想多看两眼。加上「丹宸永固」展览,十一月的故宫真是热闹非凡。
如果单纯为了来看展览,本身也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话,六百年展看了估计会让你失望。文字史料太多,珍稀文物比较少,关键是人流太大,八点半进去还好,到九点就开始人挤人了,观展体验略差。
不少攻略讲到怎么集齐故宫印章,但我们对这种排队的活动都兴趣不大。
想起前年自己在故宫买了一堆文创产品回家积灰,这次只在店里买了两只宫猫摆件,抽到的盲盒还很丑呜呜。
比起展览,秋日艳阳下的故宫更为迷人,但凡有银杏树的地方,绝对有大量的游客驻足。银杏观赏期虽短,却把千姿百态的美留在了无数人的相机里📸。
延禧宫的独棵银杏树是打卡大热门,不过我们去的时间有点晚了,叶子更像是经历过炙热金黄之后开始褪色的状态。
冰窖附近的银杏林同样人多,不同于延禧宫外面的寡淡,这里黄叶红墙和蓝调的雕饰融合得更加和谐。
不过人太多了,自己技术又渣,没有大长焦,拍出来的照片自然逊色很多,更推荐放下相机用眼睛去感受,留在脑海里的东西才是永恒的。
东面文华殿外面也有一片网红林子叫“十八里槐”,但我们去到觉得没有什么惊喜的,甚至分辨不出来这是在故宫里。
反倒是文创店隔壁,非开放区域的宫墙里面有一株银杏,金黄得恰到好处,像火焰,秋风中摇晃的枝叶让光变得blingbling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
二刷了珍宝馆,里面的文物看多少次都不禁惊叹。
珍宝馆外面能买到故宫冰棍,15/根,味道还行,宫里的东西不能要求太多。
从神武门出来左转是角楼咖啡,但实在太多人了,在门口和猫猫们合个影。
我们选的时间是十一月初,可能选路线不怎么对,没有看到宫猫也没有特别多的黄叶,倒是走出神武门后护城河一路都是黄叶,还偶遇新人在角楼对岸拍婚纱照,连过马路也在跟拍(这个操作有点危险),该死又迷人的爱情啊。
// 暴走错过的国博
上次来的时候国博在维护关闭,这次专门蹲好票,从青旅放好东西后就火速赶到。
国博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建筑博物馆,建筑面积20w平方米,一个下午真的逛!不!完!哪怕之前在公众号熟读平面图,去到的时候还是一脸懵。
B1层的古代中国馆最为精华,从原始社会到明清,关键是都是真!品!整个展馆的空间布局比较合理,每个文物之间间隔大,留了很大的参观空间,可以在喜欢的文物面前细品几分钟。
1层是复兴之路展览,又红又专但最后我没时间,连馆子都没进去就要离开了。2层以上南北区域不相通,可以走完北面四层再走南面,每个展览馆的布置都很有特色,国博不愧是排面~
// 天安门广场二看降旗🇨🇳
很巧,每次到天安门广场的时间都是傍晚,冬天的降旗时间也比较早,当天5:10就降旗了,从国博出来刚好赶上。
国庆时候新闻联播里看到的大花篮当天正好在拆,在电视上看着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土,近距离看到那些部件做得还是很精美的。
看降旗也不必挤到前面,广场中间都能看清楚,越往前反而越看不到。忘了降旗是没有奏乐的,所以看着看着才回过神来,旗子都降到底了。
不知道为什么,在这看降旗还看出了一种民族复兴、人民富强的感觉。
傍晚的广场风很大,头发都能给你吹得打结。
本来想着还能去去地坛或者钓鱼台银杏大道什么的,低估了天黑的速度和入夜的温度,离开天安门后直奔前门吃烤鸭去了。
// 天坛踩踩北京中轴线
最后一站去了天坛公园,小时候上语文课就看不懂天坛,长大后还是看不懂。
当天周日,天坛公园竟然逛出了国庆黄金周的感觉,人潮汹涌的祈年殿也不香了,不过里面都是一些祭天的陈设,回音壁也早就被破坏掉了。
整个公园是以前皇家祭祀的地方,祈年殿所在的位置恰好就是北京市的中轴线(大兴机场也在这条线上),古人对待生死宇宙这些事真的很严肃很努力了。
但文物这种东西,不过是实地感受,三分看七分查资料。牵涉的天文地理物理建筑力学什么的太多,观光不要抱有太大的期待。传统封建礼制在时代的洪流中奔涌远去,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应该心存敬畏。
//
在北京完整呆的时间不过二十多个小时,京城物价飞升,疫情时期酒店竟然也要300一晚上,为了缩减花费选择了前年住过的青旅。
可能年纪大了现在对这种都不太好接受,去玩还是趁年轻,现在的自己真的没有当初能折腾了。
想起几年前发过的一条朋友圈“2022,去北京吧”,现在2020,已经完成两次。总觉得和这座城市还有羁绊,等明年环球影城开业争取再来一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