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玩滑板,从站都不敢站到滑板上,到现在可以很容易的溜着滑板滑翔一圈又一圈,心情很棒。但玩耍的时间总是显得短暂,因为午饭时间很快就到啦,我打算把滑板就放在一楼比较显眼的位置,开心吃饭去,此时我妹冒出来诉苦了,说:
千万别把滑板放这,你拿楼上去吧,不然朋友看到了总找自己借,我不想借但又不好意思说,压力很大啊。
这个烦恼其实挺有意思,相信不少朋友都有类似的体验。
当你拥有一辆爱车,本来它可以为你的上下班通勤带来便利的,可是你却烦恼上了,因为总怕某个爱借你车的朋友出现,向你借车,然后,你就会感觉自己顶着很大的心理压力,生怕在哪个地方遇上那个噩梦般的朋友。
心累吧,明明车子是自己的,滑板也是自己的,不想借就不借呗~可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拒绝——合理的拒绝也比让自己去辛苦付出还难得多。
知名心理学家李雪在她的书中《当我遇见一个人》提到自己也有一样的困扰——害怕/不敢/不善拒绝。她的咨询师告诉她:
“你可以提要求,别人也可以拒绝。”
是啊,道理就是这样,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敢要求也无法拒绝,到底在怕什么呢?
我跟妮姐讨论过这个问题,她跟我说,她的孩子小狮提要求和拒绝时就都很直接简单,明确的表达“我想要某个东西”“我不要或者我不做”。相反的,如果是成人的世界就不会这样了。
逻辑思维里有这样一个例子,就是有一对父子每天早晨都会在路上听同一个栏目的音频,某天,正当听到高潮的时候,孩子要下车了,然后孩子就要求父亲暂停节目,晚点一起听,但是孩子的爸爸呢就立刻反驳孩子说不可以,理由是“为你好,不应该让你养成你想要别人就应该迁就你的坏习惯”...
但实际上是,这个父亲也受节目情节所牵动,想早一点听完节目,可是又不好意思说,于是就给自己找了这样一个理由来搪塞孩子...
这场景你家是不是也有上演过呢?
成年人的世界里,道理懂的越来越多,但那些道理却不值钱。我们总是给每一件事情找足够的理由以证明自己是对的,就连拒绝这件事情也必须有适合的理由,不然心里就是会很难受......
好辛苦啊不是么,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变得越来越“讲道理”?
一个理由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还真有,心理学上说,类似的这种心理机制经常会出现在低自我价值感的人群中,自我价值感越低的人,在拒绝时就更会附加一堆道理,以证明自己的拒绝是合情合理的,而你的要求不合道理,这样就能使内心不难受不内疚。
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相当一部分人压根就不懂得拒绝人,连理由都想不出来,于是生活中常常委屈求全,过得很不快乐。
怎么办呢?
人具有社会性,我们群居,需要维系社会上的各种关系,恋人、朋友、亲人.......,但是不懂不会拒绝压抑久了难免会爆发的,毕竟我们不可能一直活得小心翼翼,其实要真能那样那也太累了。
心理学家李雪提出一个观点恰好能完美的解决这个烦恼。
她说:不带评判的拒绝,没有委屈的付出,让爱自由流动
是啊,你试想一下,当一个妈妈拒绝孩子的要求时,聪明的妈妈会怎么拒绝?
孙瑞雪老师书上的案例是这样回答的:
“宝贝,你现在很想跟妈妈在一起是吗?妈妈理解你的需要,你的需要很重要。只是妈妈现在要工作,1小时后妈妈再来陪你,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像这样妈妈对孩子的情感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虽然拒绝了事情本身,但并没有拒绝母子之间爱的流动,孩子即使不能立刻达成心愿,但能感觉到“妈妈依然爱我”,同时学习到平衡协商的艺术。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明白什么是:
“如果我答应你,一定是因为我也喜欢用这种方式爱你,而不是迫于维持关系的委曲求全,所以即使我付出再多,你也不必内疚。”
不带评判的拒绝,没有委屈的付出,你get到了吗?
恭喜你看完本篇啦,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啊,原来不懂得拒绝背后还有这么深刻的心理机制~
对了,李雪老师的《当我遇见一个人》推荐给大家,一本手不释卷的心理学类别书籍,通俗易懂不艰涩,看了能明白很多困惑已久的问题,很受益~
如果你也看过本书,欢迎留言一起讨论嘿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