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漫谈真善美

漫谈真善美

作者: 星空逸思 | 来源:发表于2023-01-06 19:59 被阅读0次

    许多讨论中,常常真善美并论,认为真就是善,善就是美,三者相通相随。但仔细思考却会发现,它们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三者各有侧重,未必一定相通相随。

    什么是真?真就是本性,要求事物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什么是善?善就是向圆满,追求各方达到共同满足。什么是美?美就是如意,感觉事物赏心悦目。那么与客观事实相符就一定可以让各方满足吗?显然不一定。各方都满足就一定赏心吗?显然也不一定。若要真善美同体,除非世上存在尽善尽美的事物,但世界本身就是由破缺而衍生的,显然做不到尽善尽美。

    所以,真未必美,未必善;善未必真,未必美;美未必善,未必真。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讲说一个劫匪在抢劫银行时,以一个5岁的小男孩为人质。在谈判过程中,劫匪被当着小男孩的面狙杀了,鲜血溅了小男孩一头一脸,可以想像小男孩当时的恐惧。但负责谈判的人员却机智地大喊:“停,演习到此结束!”此后所有经历这件事的人都告诉小男孩那只是一场逼真的演习,让小男孩毫无心理阴影的长大成人,直到三十岁时妈妈才告诉他真像。

    在这个故事中,如果我们求真,直接告诉小男孩真相,那它就是血淋淋的,毫无美感,也没有善性。小男孩此后的一生可能都会在恐惧和噩梦中度过。但人们选择了求善,用善意的谎言换来了小男孩幸福快乐的成长,这里善是以非真为代价的,当然过程中也没有什么美可言。

    另一个故事是讲佛陀在修行时,天魔为惑乱其心,幻化出各种各样美伦美奂的事物诱惑他。这些事物美是美,但却不是真的,而且其目的是影响佛陀的修行,也非是什么善念。如果细心观察就会注意到,现实中常常并非是真善美同在,很多情况下是只居其一。

    那么在真善美不同在时,人们该如何选择才恰当呢?这就要根据不同情况依时依势而定,据实而有所侧重。大致的原则是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又因为科学与艺术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文,所以,多数情况下会是以追求善为核心。善是最终左右社会平衡,谐和社会有序进步的润滑剂。

    科学追求的是真,是尽量还原事情的本原,至于得到真相可以引起何处结果,是善果还是恶果,科学并不在乎,它以客观为原则,它只负责探求到自然规律的本质,得到正确认识,供人们依据规律做出可能的创造发明。所以科学求真,是必须的,求真才会有人类进步。但如何让这些创造得到善果,却需要道德的引导约束。

    人文追求的是善,它通过道德修养体现,要的是结果的美好,是一种注重现实的追求,至于过程中是否全真,并非终极追求。它更倾向顺乎自然,顺乎历史趋势,使人类社会能和谐持续地发展。以历史的研究为例,许多人认为如果不了解历史真相,就不可能有正确认识,也不可能借鉴历史经验。这显然是把真和善混淆了,把真等同于正确了,把事实等同于智慧了。

    对人文而言,真的未必善,真的未必正确,真的未必合时,真的未必有借鉴的意义。历史要借鉴什么?借鉴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的经验和教训,借鉴滚滚历史洪流中积聚的智慧。有时候一些历史细节有出入,并不会影响大格局的浩荡趋势,并不影响提取其中的关键智慧,未必非要用科学方法去挖掘无关紧要的所谓的细微的真。如果以科学求真的方式去研究历史,那是考古,那是在寻求知识,而非是寻求智慧。历史的分析,宜粗不宜细。把握主旋律,从求善的角度出发,大浪淘沙滤去浊泥才能真正得到人文的智慧。

    对于艺术而言,本就需要天马行空的奇特幻想,如果非要以求真求善的原则来评判,说非真非善不美,那就等于抹杀艺术的创造性。以美来衡量艺术,才会产生震撼灵魂的魅力。但艺术可以引人向正,也可以引人向邪,最终通过向何处,还是在于心的抉择,选善则向善,选恶则向恶。

    另外,在真伪、善恶与美丑的对立意境下,善还有其独特性。即不真未必伪,不美未必丑,但不善却必是恶。比如,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想表现出自己美好的一面,掩饰自己的不足,这可以说不真,但其目的是为了求善,却不能说是虚伪。一个人,长得平淡无奇,虽做不到人见人爱,但也不令人讨厌,他不美,但也不能说丑。但假如一个人不具善心善行,那便会最终引来恶果。无论是无意顺恶或纵恶,还是故意的为恶,终归是恶。

    人生的快乐,其实就是在追求真善美。若能三者兼具,那就达到至善之境了。如果不能全具,那就先择善而行吧,因为真永难达,美久易倦,只有善可以持久的幸福一个人的内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真善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as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