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的微信公众号是以专业喂安利打脸送鸡汤闻名。
(关于咪蒙,正好有人写了篇她的文章分析文,也在简书,那里写的很详细,我就不多做介绍啦,順便说,咪蒙前辈是我的榜样,我绝对不是来黑的,咪粉我们要好好相处yo。)
若说现在微信里的鸡汤文岂不遍地都是,可是当这个例子出现在咪蒙文章里的那个角落吧。
我就觉得果然应了那句话
你若已经把有些人视为偶像
即使TA偶尔引用了一些蹊跷的东西
依然会发生“不分青红皂白地”群体高潮
例子内容↓
日本有本畅销书,叫《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
书封面上有一个公式:
假使你的父母现在60岁,父母余下的寿命是20年,并且你没有跟父母同住,那么,你每年见到父母的天数,大概是6天,每天相处的时间大概是11小时,所以:
20年×6天×11小时= 1320小时
也就是说,你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
例子内容↑
真是有理有数据,让看客头脑嗡嗡作响啊……个屁。
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例子還是被无数文人骚客写在了归家情怀浓郁的文章里……以及朋友圈里。
尤其是春节的时候,那真是出镜率暴增。
看着迷蒙文章下面的评论,好多在认真书写对父母的惭愧blabla,多到简直可以开一个不肖子女群英会,分享分享自己是怎么对爸妈不孝的。
真是难为了对着这狗屁不通的无脑鸡汤狠狠来上一口被灌的找不着北的人。
大家数学都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这日子能当数学算吗?搞清楚自己是否应该愧疚,再愧疚好吗?
鸡翅如我,冷静分析了一下,并没有被这碗鸡汤暖和到,反而有一丝牙疼。三年没见到爹妈的我,并没觉得有啥愧疚的。
作为咪蒙的小读者,我不敢讲咪蒙的风格,毕竟風格是随着年月会改变的东西。
只想问一句,以咪蒙执笔20年的分析辨别力,就没觉得这个例子内容蹊跷?
于是我严重怀疑,这是喵蒙的小助理催稿所致。
咪蒙拖着疲惫的身躯哭着離開公司的场景一下就跳到我眼前。心疼。
(以上两句纯属胡扯)
额,当然,我不是在嗦咪蒙的理论问题,而是在说这个被引用的例子有问题。
只是这个例子碰巧出现在了她的文章里,让今年有事不回家的我有感而骚。
扯远了。
接下来说这碗鸡汤哪里咯牙。
假如我说:《一天》里的情侣,见面之后,只谈了20天恋爱,之后就结婚了。
如果你胆敢和作者去讲這是你对书的理解,如果他醒着,你估计能看到他便秘的表情,还会挨他粉丝一顿胖揍。
如果你是这本书的粉丝,你这种忽略了主人公的生活境遇,以及彼此拥有的独特牵绊的结论,我批准你自我行刑。
不過我想应该没有一个人会得出这样的劲爆结论吧……
所以说嘛,同样的逻辑,有時放到了爹妈身上,我们却会糊涂。
哼,那也是因为在乎。
接下来我详细說下这里的荒谬逻辑。
假使我父母现在60岁,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还剩二十年的,那我陪伴父母的时间特么的就是二十年!
谁特么也别想把时间压缩了!
我来谈一谈什么是相处吧。
1.相处是不可以吃的东西哦,是越积累越丰富的宝物。
社交软件的相处,电话里的相处,视频里的相处和礼物的寄送就不是相处了?
虽然有三年没回家,但每天和老妈汇报情况,逗老妈开心,过母亲节、生日用淘宝购买同城蛋糕和鲜花送给老妈,这难道不是相处了?
如果你认为这些不是相处,并没有给你老妈带去相处的感觉,那只能说某些拥有高科技的人类使用高科技的手段还需要进化啊。
还有就是,你,不浪漫。
另外,有的人看了这样的鸡汤,火急火燎地就赶忙抓来电话打给爸妈。却不曾耐心教爸妈学会用微信,也不曾像对待自己的另一半一样,有事没事汇报下自己的情况。
还在朋友圈屏蔽爸妈。
诚然这是和老一辈的代沟所致的现象。但有时候却不但把不想让他们看到的内容屏蔽了,也屏蔽掉了你的日常生活。
在爹妈那里,我们在外面的时候就是个方,是个迷。是我们小时候眼中的爹妈的样子:不知道他們在外面天天搞啥。
懂点事开始问的时候吧,会被以大人的事小孩不懂来搪塞。那时候大人觉得小孩子懂啥啊。
时境变迁,时代发展。出现了很多的新玩意儿。
我们小时候看着数学题,觉得自己似乎需要两个脑子了。
爹妈看着智能机按键,看着新鲜事物,觉得自己好像落伍了。
而对于这种情况,我們现在做的何尝不是类似的事情!我们不愿意给爸妈解释新名词,新玩意儿。
因为解释太麻烦,反正说了也听不懂。
我们现在几乎都知道小孩其实懂很多,但是有些爹妈连知道这个的机会都没有。
我們似乎忘记了,从小呀呀学语时,爸妈对自己的耐心。忍心吗!啊?
所以,和爸妈最适合的相处,应该是一个人在外面,事事给爸妈省心。多给爸妈汇报自己吃了啥,买了啥,玩了啥,让爸妈觉得你也是个成年人,能够照顾好自己啦。多协助下他们使用新科技。
别让自己老爸想改个qq密码都要去找联通业务人员帮忙,还觉得特别害臊。而你却在美拍或者xbox。
其實爹妈也不想和你住一块天天管着你,看你胡子拉碴或者内衣乱飞的场景,大家都是普通人类,都有疲怠期,天天看着你的脸,看了二十年,有時也会觉得没完没了的事,烦的不得了。
时常和爹妈分开到外面去闯,再回家给爹妈讲自己的经历,吹一吹牛逼。爹妈也会觉得新鲜呢,你如果没有时间带他們出去散心,就给他们多讲讲你公司去普吉岛旅游的趣事,这才是孝顺好吗!
你会说,俺爹妈不嫌弃俺。拜托,爱着你的人是最喜欢看你神采奕奕的样子了,说看着你邋遢不嫌弃那是在迁就你。你舍得让双亲就这么迁就下去?一直到老?
2.偶尔觉得内疚才打一次电话,过年那“55天”才回家陪着说话,才不是相处的全部。
好多人说,看了这段文字,去联系下老爸。嗯联系了老爸,内疚之心少了点。
于是过了好一段时间,忙于自己的生活里又没有联系。直到下一个触发点出现,再去联系。
看到这样的举动,我只能说,说到底这只是为了自己的内心不难受去联系二老。但是二老联系你的时候,可都是在关心你过得好不好,是不是又穿少了吃少了。人家是实实在在地在想你,不是看到了什么,《你和子女相处的时间只有55天》,觉得时间紧迫所以联系你,人家是把想你作为了日常,一个自然而然就能播出去的号码啊。
如果你不能做到像对待好朋友那样经常和父母分享近况,只是在读到这种鸡汤文的时候触发了自己的内疚因子,然后开始纠结。
这55天要不要和爹妈来次世界豪华游?
要不要年后多请几天年假多陪爸妈?
要不要前155天没和爹妈一起干的事,这55天都干了?
卧操快别纠结了。
好像你真的能抽出时间来似的。
该干嘛干嘛去。
3.每年回家的时候父母最开心,因为不回家的時候,你没给他們省心。
咪蒙也说啦,自己回家的时候,母上就特别兴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起落,有很多人认为這是父母的爱之表现。不過,即使见到久未见到的老友,他們也依然是开心的。这两种情绪有何不同?
父母过年回家使劲给你吃好吃的,前几天仿佛你自带柔光,后面却越发唠叨你,只是因为爱你吗?
如果爸妈知道你的生活状态,看着你安全健康,不愁吃不愁穿。那他們在家不整天乐呵呵,不太去操心你的事情了吗。即使过年,也不会那么大排场,生怕你在外面受了委屈,没吃好没穿好似的。
可是咱们大多数人即使都老大不小了,出门在外还真是总让父母操心呐。
自己没照顾好自己,就别怪爹妈总唠叨。
把每一次的离家就当作一次不归的远行。
在外面打拼,不要想着,过一年我就能回家啦。
而是想着,我无论在那片天涯,天天都要让家里的爹妈宽心。
即使回了家,也要让爹妈觉得,是个真正的大人了,可以把放心把房产证换换名字了。
让爹妈卸下一些重担,别天天唠叨着想家了。
即使你真想得不行。
虽然爹妈会想你,会说总想让你回家看看。
但爹妈最终希望的,是如果你在外面,就能够好好的,安全的在外面过日子。
因为他們想着,即使有一天他们不在了,也希望你能满怀激情,勇敢寻找生活的方向。
我没有反对打电话给爸妈,更没有反对经常回家看爸妈。只是,请“55天论”离我们远一点。请这种引发对父母愧疚的情感,这种看着好像亲情爆棚实则毫无人情味的咯牙鸡汤,离我们远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