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郑板桥画论——阅读札记38
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最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样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但也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呢。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最后构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郑板桥的书法自称“六分半书” 。《桐阴论画》把他的画仅置于“能品” ,而对郑板桥的书法则誉为“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 。
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大胆的创新,几千来人们也从未见过这样自我创新的字体书法,时日以久,被人欣赏,自称一派。
乾隆时词曲家蒋士铨是这样评价郑板桥的书画:
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翻。
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
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誇。
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尽笑板桥怪。
花十一朵叶卅枝,写于何年我不知。
丛兰荆棘忽相傍,作诗题画长言之。
板桥当初弄烟墨,似感人情多反侧。
举以赠君心地直,花叶中间有消息。
君生兰渚旁,熟精种艺方。
叶虽欹斜具劲力,花却静好含幽香。
君今一麾仍出守,长挹清芬怀旧友。
板桥不作花不言,题送君行当折柳。
这样的评价是很高的,也很真实客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