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精读一本书。
大家好,今天是阿飞陪你读书的第7天,共读的第3本书——《红楼梦》。
我们都知道贾府是豪门大家,是四大家族里的“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其富有程度,除了借用当地流行的谚语顺口溜来表达,还借用了刘姥姥这个乡下老婆子进荣国府的场景来进行强烈反衬。
也许有人可能不大喜欢刘姥姥这个人物角色,但如果你把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情节单独拎出来细细品读一番,便会发现此人绝对是一个一等一的情商高手,甚至在整个贾府里面最会察言观色看人下菜碟的王熙凤,都难出其右。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的事情,也正是王熙凤在刘姥姥的这次荣国府之行中的表现,才为女儿巧姐在贾府没落被贩卖之际,赢得了一线生机。
刘姥姥是王狗儿的岳母,一个地地道道乡村老妇。早年间,王狗儿祖上曾因贪恋王熙凤娘家的势力,跟王家连过宗,但王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此事,也可以看作是一门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
王狗儿和妻子刘氏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小名叫板儿,女儿名唤青儿,一家四口,以务农伟业。因忙不过来,便把岳母刘姥姥接来照看孩子。
这一年冬天,家里过得实在艰难,基本上是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了。
刘姥姥便给王狗儿出了个主意,她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到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四大家族之一)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只要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脂砚斋便评论刘姥姥说:“天下事无有不可为者。总因打不破,若打破时何事不能。”
生活打了一个结,主动去解开此结的还得是生活经验和阅历都更为丰富的刘姥姥,而女婿王狗儿只会在家里生闷气。
刘姥姥到了荣国府,最先找了一个熟人,即周瑞家的,周大娘。
一顿久别重逢后的惯用寒暄之后,周瑞家的便探刘姥姥的来此目的,问刘姥姥:“今日花式路过,还是特来的?”
刘姥姥也很聪明,她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王夫人)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三两句话之间,便传达出了三层意思:一则抬了周瑞家的身份,二则通过希望见见王夫人表达了来此的真实目的,三则也给周瑞家留了“帮忙不成也不碍事”的余地。
周瑞家的也是个明白人,早年间因其丈夫周瑞争买田地时,王狗儿为他们出过力,如今也想着还一个人情,便笑着说道:“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因彼时的王夫人已把管事儿的职权移交给了其内侄女王熙凤,周瑞家的便告诉她要先去见王熙凤。
刘姥姥一听,如何反应?罕问道:“原来是他!怪道呢,我当日就说他不错呢。”还没见王熙凤,便先在周瑞家跟前又把王熙凤夸赞了一通。
周瑞家的带着刘姥姥去见王熙凤之后,并未立即就见到,而是等了好几拨人汇报完工作,才找了个吃饭的空子去见了“真佛”。
这一细节,也从侧面反映了贾府家大业大,人多事多,一方面凸显贾府之富贵荣华,另一方面凸显王熙凤管理之才能。
刘姥姥进了王熙凤住的正房时,只闻一阵香扑了过来,竟不辨是何香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中之物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悬目眩。
贾府的奢华与刘姥姥的粗鄙形成鲜明对比,互相反衬。
刘姥姥先到的第一间房间正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的房间,也是冥冥之中的缘分注定,彼时的巧姐还没有名字,唤作大姐儿,后来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给取了一个名字叫巧姐。
一顿交谈之后,刘姥姥才说了实话:“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为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王熙凤是何等聪明之人,话说到这里,便已然明了。
随后将原本给丫头们做衣服用的二十两银子并另外的一串钱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是过冬用的,一串钱是雇车回去用的。
二十两是什么概念?清朝时期,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三百多块钱,二十两大约是六千块钱,对于当时的农民之家来讲着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后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就曾说过:二十多两银子足够庄稼人过一年了。
刘姥姥拿到银子后,感激不尽,便回了庄里。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看巧姐的判词是怎么说的。
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如果没有刘姥姥的这次荣国府之行,亦或者在刘姥姥上门要钱时王熙凤表现得吝啬鄙夷一些,恐怕也就不会有后面刘姥姥拯救巧姐的事情发生了,而巧姐怕是也要被“狠舅奸兄”给卖掉了。
王熙凤一生机关算尽太聪明,却唯独接济刘姥姥这件事不是她算计来的!
我们常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世间的因果轮回皆有其定数,一件看似不起因的小事,却足以在多年以后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网友评论